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教班的效果——值與不值

在早教中心, 我有時聽到家長們在交流時會這麼說“原來上早教班就是玩一玩, 好像也沒什麼”, “是呀, 就是玩玩玩具、做做遊戲, 什麼都學不到, 花的錢真不值”。 嗯, 是這樣的嗎?為寶寶報早教班的家長, 應該是懷著讓寶寶有所收穫或“學到點什麼”的期待吧, 家長有這樣的期待很正常, 但追問下去, 寶寶在早教中心“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 這些遊戲真的就沒有價值嗎?拋開單純的金錢上的因素, 我作為早教中心的教研人員, 想和家長聊聊遊戲對0~3歲的寶寶的意義, 同時我們又該如何客觀地看待早教的效果。

Advertisiment

遊戲是0~3歲寶寶的學習方式

親愛的家長, 當你給寶寶報了早教班後, 你是怎麼想像寶寶上課時的情景?首先, 0~3歲的寶寶, 不可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聽老師講解, 這一點你一定同意。 那麼什麼形式的學習適合寶寶呢?科學早教的諸多研究都表明, 遊戲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瞭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也是兒童早期學習的基本方式。 他們在視覺遊戲中感知圖像, 在聽覺遊戲中收集語素, 在動作與操作遊戲中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 認識新鮮事物, 適應新的環境。 可以說, 3歲前的寶寶的學習與探索活動都是通過遊戲展開的, 玩玩具和玩遊戲都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 做遊戲和玩玩具就構成了早教班課程的基本內容,

Advertisiment
而這是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特點的。

不過對於家長, 也許認同了遊戲對於寶寶發展的價值, 但不大瞭解老師和寶寶玩的遊戲的意義和目的。 下面我就來舉例說明。

1.你看到:老師拿了一個玩具在寶寶眼前上下、左右的移動。

遊戲的背後:這是一個説明寶寶發展追視能力的典型視覺類遊戲。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所獲得的大部分資訊, 都緣於他的眼睛, 所以視覺類的遊戲往往會佔據1歲前寶寶遊戲的一定比例。

2.你看到:音樂盒的音樂在教室裡面響起, 老師讓寶寶自己爬著去找一找聲音從哪兒發出。

遊戲的背後:這是一個聽敏感遊戲, 是單純的聽力遊戲, 訓練寶寶集中注意力來聽。 聽覺是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 寶寶在不斷的聽的過程中積累詞彙。

Advertisiment

3.你看到:老師用不同材質的毯子或其他塑膠製品在地上輔成一條小路, 讓寶寶脫掉襪子赤腳走過。

遊戲的背後:此類觸覺類遊戲有利於發展寶寶的本體感, 有利於感覺統合。 寶寶的觸覺在不斷的發展中, 豐富的觸覺體驗非常重要, 尤其很多寶寶在秋冬春三季都穿得不少, 皮膚的觸覺感受就更加必需了。

4.你看到: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 或者鑽呼啦圈, 跨過低矮的小長凳。

遊戲的背後:動作發展的水準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應3歲前寶寶大腦發展的水準, 所以運動類遊戲在這個階段會是重中之重, 在所有的早教課程中都會有強調。 當然, 由於這也是寶寶身體發展的需要, 寶寶們最喜歡玩這類遊戲,

Advertisiment
往往參與度也最高。 運動類遊戲, 一般分為大動作遊戲和精細動作遊戲。 除了以上的大動作遊戲之外, 還有一些搭積木、捏橡皮泥的遊戲是在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

5.你看到:老師吹著泡泡, 讓寶寶追著泡泡跑或者用手點一點。

遊戲的背後:一個簡單的追(點)泡泡, 是一個綜合交叉類遊戲, 視覺與運動的結合, 其中寶寶的視線跟蹤和手眼協調的能力都會得到強化。 這個遊戲確實會讓家長覺得老師就是在和寶寶們瘋玩, 其實不然, 第一, 班上有十來個寶寶, 小朋友在追泡泡的過程, 要注意避讓, 這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肢體反應和本體感的遊戲;第二, 老師會在遊戲中加上彩虹傘、紗巾等道具, 或是配合著音樂,

Advertisiment
就是另一番感覺了。

早教班的課程到底都有哪些內容?

早教班的課程, 有很多種模式和內容, 但歸根結底還是依據寶寶在此階段的重點發展所設計的遊戲活動, 我們大致可以根據感知的管道, 如視、聽、觸、動等進行最基本的分類。

早教班遊戲的基本分類

遊戲 分類 舉例

視覺類遊戲 視敏感遊戲 顏色認知

認物遊戲 認識不同的小動物

聽覺類遊戲 聽敏感遊戲 聽聲音, 辨物品

音樂遊戲 節奏遊戲

語言遊戲 童謠、感受象聲詞等

觸覺類遊戲 皮膚感覺遊戲 撫觸、玩水

運動類遊戲 大動作遊戲 障礙遊戲、器械遊戲

精細動作遊戲 玩玩具、吹泡泡

綜合類遊戲 多感官結合遊戲 點泡泡、看圖片聽故事

其他遊戲 交往遊戲 娃娃家、一起運東西, 傳遞物品,抱一抱

想像遊戲 將陽光隧道想像成山洞,將擺好的凳子想像成小橋。

上課的時候,家長看到的只是一個個單獨的、小小的遊戲,而如果是一家專業的早教中心,在組合這些遊戲時,參照寶寶的生長發展規律,根據月齡的發展序列,針對每個月齡段寶寶的發展特點進行科學而系統的設計和安排,而並非隨意玩的,當然這些確實是家長看不到的。

同時,作為家長,如果你無法認同“以遊戲為基本模式的早教課程”,或者你認為這些內容完全可以自己在家中實現,那麼你在為寶寶報早教班時就要考慮清楚了,不然你可能真的會覺得“不值”,甚至“感覺被騙”。

如何看待上早教班的效果?

解決了遊戲的意義的問題之後,還有一類問題,也是家長充滿疑惑的,“為什麼上了這麼長時間的課都沒有效果呢”,“感覺寶寶進步不明顯啊”。一般這個時候,我都會問問家長“那什麼才叫有效果呢”,家長往往會提到這樣幾點,比如“上次學的兒歌現在也不會唱”,“顏色也認不全”,“還是不會叫人”等。接下來我便會提示家長“那寶寶現在是不是比最開始來的時候,更加願意跟其他小朋友抱一抱了呢”,“坐下來和老師互動的時間是不是長了一些呢”,“玩遊戲時是不是更加投入呢”……這就說明,在看待早教班的效果這件事上我們也需要多角度去看。

在評價早教的效果時,我們應該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寶寶的成長,會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可見的變化,比如說學會了幾首兒歌、認識了幾種顏色等;另一種則是“隱性的變化”,比如注意力的發展、交往能力的發展、記憶力的發展以及想像力的發展等。前者,家長很容易就知道了,而後者則需要家長去觀察、去捕捉寶寶行為的細節,同時後者的發展往往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第二,寶寶的成長,有可能並不會立即顯現,我們會發現有時候給寶寶讀一個故事,他當時並沒有什麼反應,但隔幾天之後他會突然提起其中的某個情節。同樣的,早教班的內容,他有可能只是沒有太多回饋,但確實是已經記在心中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

當然,寶寶是一個一直向前不斷發展的個體,他每天都在進步,你所看到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寶寶本身在成長的結果。上早教班並不能代替父母以及家庭教育,它只是給寶寶一個更好的物質與環境的支持,促進他獲得更好的成長。

TIPS:爸爸媽媽的努力也可以讓寶寶在早教班上所獲得的“效果”更加明顯:

1.回家的重複與鞏固。早教中心每週一次課時,其實並不能滿足寶寶自身的發展需要,在家庭中的延伸,會讓寶寶在上早教班時學會的本領大大強化。

2.持續出勤。早教班的課程設置一般都會考慮到連續性,持續出勤會讓寶寶銜接課程的難度減少,增強自信心,也會提升早教的效果。

和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等興趣班比起來,你很難去講幾次早教課程結束之後,寶寶從不會到會;和數學、語文或英語方面的輔導班相比,你也很難去講我們來考考寶寶。所以早教班的值與不值確實讓家長“看不懂”。但以下三點問題可以明確:

1.正如我們在前文一直提到的,“上早教班”並不像上幼稚園一樣是必須的,上與不上“早教班”,事實上都是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經濟條件作出的綜合選擇。

2.早教中心之間“專業”與“不專業”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仔細地區分與辨別,選擇一個專業的早教中心,會讓你覺得性價比更高,或者說更加值得。如何選擇一個專業的早教中心,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3.“值”與“不值”事實上更加關乎家長的個人感受,因人而異,有的家長會在意品牌、氛圍,有的家長則會在意服務,你在意的重點不同評價也會不同。但我們也要有兩個基本的認同,那就是遊戲是寶寶的學習方式,而判斷寶寶進步與否也應有更科學的方式。

傳遞物品,抱一抱

想像遊戲 將陽光隧道想像成山洞,將擺好的凳子想像成小橋。

上課的時候,家長看到的只是一個個單獨的、小小的遊戲,而如果是一家專業的早教中心,在組合這些遊戲時,參照寶寶的生長發展規律,根據月齡的發展序列,針對每個月齡段寶寶的發展特點進行科學而系統的設計和安排,而並非隨意玩的,當然這些確實是家長看不到的。

同時,作為家長,如果你無法認同“以遊戲為基本模式的早教課程”,或者你認為這些內容完全可以自己在家中實現,那麼你在為寶寶報早教班時就要考慮清楚了,不然你可能真的會覺得“不值”,甚至“感覺被騙”。

如何看待上早教班的效果?

解決了遊戲的意義的問題之後,還有一類問題,也是家長充滿疑惑的,“為什麼上了這麼長時間的課都沒有效果呢”,“感覺寶寶進步不明顯啊”。一般這個時候,我都會問問家長“那什麼才叫有效果呢”,家長往往會提到這樣幾點,比如“上次學的兒歌現在也不會唱”,“顏色也認不全”,“還是不會叫人”等。接下來我便會提示家長“那寶寶現在是不是比最開始來的時候,更加願意跟其他小朋友抱一抱了呢”,“坐下來和老師互動的時間是不是長了一些呢”,“玩遊戲時是不是更加投入呢”……這就說明,在看待早教班的效果這件事上我們也需要多角度去看。

在評價早教的效果時,我們應該考慮兩個方面:

第一,寶寶的成長,會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可見的變化,比如說學會了幾首兒歌、認識了幾種顏色等;另一種則是“隱性的變化”,比如注意力的發展、交往能力的發展、記憶力的發展以及想像力的發展等。前者,家長很容易就知道了,而後者則需要家長去觀察、去捕捉寶寶行為的細節,同時後者的發展往往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

第二,寶寶的成長,有可能並不會立即顯現,我們會發現有時候給寶寶讀一個故事,他當時並沒有什麼反應,但隔幾天之後他會突然提起其中的某個情節。同樣的,早教班的內容,他有可能只是沒有太多回饋,但確實是已經記在心中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表現出來。

當然,寶寶是一個一直向前不斷發展的個體,他每天都在進步,你所看到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寶寶本身在成長的結果。上早教班並不能代替父母以及家庭教育,它只是給寶寶一個更好的物質與環境的支持,促進他獲得更好的成長。

TIPS:爸爸媽媽的努力也可以讓寶寶在早教班上所獲得的“效果”更加明顯:

1.回家的重複與鞏固。早教中心每週一次課時,其實並不能滿足寶寶自身的發展需要,在家庭中的延伸,會讓寶寶在上早教班時學會的本領大大強化。

2.持續出勤。早教班的課程設置一般都會考慮到連續性,持續出勤會讓寶寶銜接課程的難度減少,增強自信心,也會提升早教的效果。

和學鋼琴、學舞蹈、學畫畫等興趣班比起來,你很難去講幾次早教課程結束之後,寶寶從不會到會;和數學、語文或英語方面的輔導班相比,你也很難去講我們來考考寶寶。所以早教班的值與不值確實讓家長“看不懂”。但以下三點問題可以明確:

1.正如我們在前文一直提到的,“上早教班”並不像上幼稚園一樣是必須的,上與不上“早教班”,事實上都是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經濟條件作出的綜合選擇。

2.早教中心之間“專業”與“不專業”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仔細地區分與辨別,選擇一個專業的早教中心,會讓你覺得性價比更高,或者說更加值得。如何選擇一個專業的早教中心,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3.“值”與“不值”事實上更加關乎家長的個人感受,因人而異,有的家長會在意品牌、氛圍,有的家長則會在意服務,你在意的重點不同評價也會不同。但我們也要有兩個基本的認同,那就是遊戲是寶寶的學習方式,而判斷寶寶進步與否也應有更科學的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