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教,如何玩著教

為了讓孩子能夠入園銜接更自然順暢, 我覺得有必要帶她去參加早教親子活動。 在走訪了多家早教機構後, 我最終選了市婦聯親子學苑。 因為學苑的“從遊戲中學習”的理念與我的想法很契合。 1年半的早教活動, 不僅開啟了孩子的認知窗戶, 增強了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 而且還讓我們這些對早教一知半解的新手爸媽們學習和掌握了與孩子玩遊戲的互動技巧。 課堂上所用的工具非常簡單易操作, 為後續的家庭親子遊戲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和指導。

不是一本正經地“學”知識, 而是要玩著教她主動積極地參與和思考。

Advertisiment

1.啟發思維式認知

認顏色是必修課。 從寶寶16個半月起, 我便開始對寶寶進行顏色啟蒙。 我一般都是拿著某些物體, 告訴她“這是XX顏色的XX”, 試圖用比較自然的方式教她認顏色。 堅持了一段時間, 我發現寶寶對顏色概念難以進行抽象歸納。

同樣是認顏色, 親子學苑則是用不同形式的生動遊戲教的。 比如, 老師會通過色紙的粘貼, 製作不同顏色的“糖果”, 繪本與教具結合等方式, 讓孩子比較容易地接受顏色的概念, 尤其是繪本與教具結合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老師拿出大大的顏色書, 初看與普通認知顏色的書並無很大差別, 書頁的左側是大色塊的顏色, 右側是展示與該顏色相關的各類物體。 老師先指著顏色教孩子認,

Advertisiment
然後逐一說著右側的物體, 比如“紅色的雨靴”、“黃色的鴨子” 等。 說完, 再一個個帶孩子指認這些物體。 這種用抽象的顏色與日常生活中見過的物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很有效, 孩子此時並沒有特別留意 “XX顏色”, 主要是依靠辨認物體的同時來感知顏色的。 之後, 當老師再拿出不同顏色而形狀相同的物體, 要求家長打開相應的顏色頁碼, 讓孩子找出與書中大色塊顏色相同的教具時, 儘管孩子一時還沒接受顏色和顏色名稱的對應, 但已能較快地找出該顏色的對應物體了。 活動結束後, 老師啟發家長合上繪本, 讓孩子聽指令拿出相應顏色的教具。 我發現孩子已經有一點顏色意識了, 所拿教具的準確率在50%左右,
Advertisiment
似乎她已經對顏色的概念有所“領悟”了。

回家後, 我便買回了這本繪本, 將早教活動在家繼續重複操練。 孩子真的就能跟著指令拿出“教具”, 準確率達到100%。 孩子就這麼順利地理解了“顏色”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了。 為了進一步檢驗, 我還讓她指認家中具體物品的顏色, 她每每都能準確地說出。 至此, 我確信她已經完成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 這進步的速度遠超我的想像。 此時, 孩子也就17個半月。

在此基礎上, 我還把這種方法拓展到讓孩子學數字上。 比如和孩子爬樓梯時, 我會和她一起邊爬邊念“1, 2, 3……”, 原本單純的爬樓梯, 配合數數, 孩子居然興致勃勃地上上下下了好幾次, 嘴裡也反復念叨著那些數字。 然後, 我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述數位,

Advertisiment
讓她認識了數位0到9。 接著, 讓孩子讀出家裡的門牌號碼, 一下子孩子覺得數字變得有趣了。 有了數字概念後, 我還用串珠遊戲, 進一步讓孩子體會“量”的概念, 她漸漸明白了多和少以及數位的大小等概念。

媽媽感言:

要讓孩子學概念, 就要把具體和抽象結合著反復跟孩子玩。 從抽象到具體, 再從具體到抽象。 這樣和孩子玩, 能讓她獲得探索的樂趣, 同時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各種概念, 比如數量、各種相對概念(輕重, 高矮, 大小, 多少等), 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玩著教, 學起來也就不難了。 現在孩子33個月, 已經能自發地按照某種規律歸納和表現事物, 常給我們帶來驚喜。

2.多感官刺激想像力

平時, 我給寶寶講故事就只是講,

Advertisiment
玩積木也就是將積木進行些組合, 而較少採用繪本故事和動手相實踐結合的方式, 更不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事物的鮮明特點。 親子學苑的早教活動在多元感官方面給了我很大啟發。

記得有一堂課的內容是刺蝟。 老師先講了個小刺蝟的故事, 然後引入刺蝟的特點——“渾身是刺”, 活動並沒有就此結束。 講完故事, 老師便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紙, 上面有只“光禿禿”的小刺蝟, 並對小朋友說“小刺蝟的刺這麼重要, 你們都是很有愛心的小寶貝, 來幫小刺蝟長出刺來吧, 它們會很感激你們的”。 小朋友聽到要讓他們做小刺蝟, 自然很興奮。 那什麼是刺呢?原來, 老師讓小朋友用小手把一個個夾子夾在小刺蝟的“身上”當刺。 看著親手製作的“小刺蝟”, 孩子都很有成就感。

帶著這種思路,回家後我把繪本故事和動手操作相結合與孩子玩遊戲,讓孩子通過聽、講、畫、做相結合的方式接觸一個又一個話題。比如,我和孩子共讀《我們住的家》這個繪本,繪本裡介紹了各種建築物及其基本功能。講完故事,我畫出部分建築,孩子將其剪下,貼在大紙板上,做了屬於她自己的“繪本”(幫助她加深記憶以及訓練精細動作)。我還讓孩子扮演小小建築設計師,對照繪本,動手造一造,搭出屬於自己的建築(加深對建築物功能理解、培養空間感以及想像力)。在與孩子遛馬路時,不時帶領孩子觀察各種建築物,說一說與繪本故事中建築物的異同(鍛煉類比與概括能力)。

媽媽感言:

教的方式不是只有單一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印象,並能開拓想像力。自然界裡的很多事物,其實都可以用生活用品或玩具來模擬的。女兒在玩遊戲的同時,手部精細動作有了發展(2歲半已經能挺熟練運用成人剪刀沿線剪出各種物體),觀察能力有了提高(可以將繪本中的物體用不同的形狀積木組合起來),想像力也有了拓展(常常會自發關聯某些事物,並自覺說出她對事物的理解認識),還創造出多種自娛自樂的遊戲來。可見,這種打通各個感官的玩法對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孩子天生愛玩遊戲,喜歡新鮮事物。爸爸媽媽也要想著如何調動孩子的一切感官積極協同工作,使他學習認識事物的方式,從而將各種方式轉化為學習的能力,自然而然且饒有興趣地去發現和認識生活。讓孩子玩著學,家長玩著教,在玩遊戲中培養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都很有成就感。

帶著這種思路,回家後我把繪本故事和動手操作相結合與孩子玩遊戲,讓孩子通過聽、講、畫、做相結合的方式接觸一個又一個話題。比如,我和孩子共讀《我們住的家》這個繪本,繪本裡介紹了各種建築物及其基本功能。講完故事,我畫出部分建築,孩子將其剪下,貼在大紙板上,做了屬於她自己的“繪本”(幫助她加深記憶以及訓練精細動作)。我還讓孩子扮演小小建築設計師,對照繪本,動手造一造,搭出屬於自己的建築(加深對建築物功能理解、培養空間感以及想像力)。在與孩子遛馬路時,不時帶領孩子觀察各種建築物,說一說與繪本故事中建築物的異同(鍛煉類比與概括能力)。

媽媽感言:

教的方式不是只有單一的,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印象,並能開拓想像力。自然界裡的很多事物,其實都可以用生活用品或玩具來模擬的。女兒在玩遊戲的同時,手部精細動作有了發展(2歲半已經能挺熟練運用成人剪刀沿線剪出各種物體),觀察能力有了提高(可以將繪本中的物體用不同的形狀積木組合起來),想像力也有了拓展(常常會自發關聯某些事物,並自覺說出她對事物的理解認識),還創造出多種自娛自樂的遊戲來。可見,這種打通各個感官的玩法對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孩子天生愛玩遊戲,喜歡新鮮事物。爸爸媽媽也要想著如何調動孩子的一切感官積極協同工作,使他學習認識事物的方式,從而將各種方式轉化為學習的能力,自然而然且饒有興趣地去發現和認識生活。讓孩子玩著學,家長玩著教,在玩遊戲中培養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