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熟導致孩子具有心理負擔

性☆禁☆早☆禁☆熟這一問題, 現在關注的人越來越多。 孩子在成長階段, 往往只是模仿而已。 而提前性☆禁☆早☆禁☆熟始終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負面的, 應遠離!
“我兒子今年7歲了, 說話做事都有板有眼, 同齡的孩子都在玩什麼陀螺啊、賽車啊, 他都說幼稚, 給他買玩具也不要, 帶卡通圖案的衣服也不穿。 如果在動畫片和一些成人看的電視劇之間選擇的話, 絕不是動畫片。 好像看起來讓父母很省心, 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啊!” ――一位媽媽的苦惱
看過一個電視節目。 課間, 活潑的孩子們在一起遊戲玩耍, 一個小男孩卻落落寡歡。
Advertisiment
問他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 他說, 都是小孩子玩的東西, 沒意思。 其實, 這孩子才9歲, 也不內向。 問他喜歡什麼, 他說自己喜歡一些憂傷的東西, 一些憂傷的音樂會一遍遍聽, 特別喜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同學們叫他“憂傷王子”。
我不知道本該天真爛漫的的孩子心裡是不是真的能承受得了憂傷這個詞, 只是說起小孩子變成了小大人這個話題, 媽媽們都深有同感。
真真媽說起真真是炫耀中帶著驕傲:“我家真真可愛說大人話了, 有一天她和我一起做遊戲, 她爸爸下班回來了, 問我們在幹什麼, 她說這是我們女人之間的事, 不需要男人知道。 ”
童童媽對此則很憂慮:“有一天, 孩子回來說她班上一個小朋友上電視了, 還表演了節目。
Advertisiment
問清楚播放時間, 和孩子認真地坐在電視機旁。 這是一個兒童類的綜藝節目, 四五個主持、嘉賓先是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進行情歌對唱, 然後就是互拋媚眼。 我趕緊轉換頻道, 拉著孩子的手跑到旁邊的房間, 左哄右哄, 算是轉移了她的注意力。 說真的, 我真怕孩子跟著學呀。 ”
人小鬼大, 常用來形容那些心智早熟的孩子。 早熟的孩子在言談、行為、舉止上都儼然一個“小大人”, 顯得很是懂事和乖巧。 這樣的孩子往往深得祖輩的歡心及親戚朋友們的讚揚, 他們的父母也為自己的“教導有方”而自豪。

孩子早熟容易造成心理負擔
其實, 從孩子本身來說, 他們本沒有意識去說一些成人化的語言, 這些語言或者行動實際上就是從父母、老師或是社會上模仿到的。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學習主要靠模仿,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家裡接觸到的都是成人, 孩子所能模仿的對象就只是成人, 在不知不覺中, 孩子的腦子裡已經被灌輸了許多成人的思想、觀念。 而且, 現在的大人往往不把孩子當孩子, 當孩子說出一些與年齡不相稱的話時, 家長往往很興奮地笑, 再不停地向別人轉述。 這樣, 孩子就認為這種話是對的, 從而更注意模仿。
“來, 飛一個。 ”大人們逗著才1歲的寶寶。 寶寶把胖胖的小手放在嘴邊, 然後一揮, 小嘴同時發出“波”的一聲響。 大人們哈哈大笑, 寶寶更加起勁, 緊接著又有人教他拋媚眼, 扭小屁股。 還曾經在大街上見到一對母女, 孩子雖然才五六歲, 但和媽媽一樣的吊帶裙、栗色卷髮以及白色的靴子。
Advertisiment
媽媽的裝束看起來像孩子, 孩子的裝束像大人。
殊不知, 父母一味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就會經常對孩子提出過高的、不適合孩子的要求, 會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或者給孩子灌輸過多的不符合孩子年齡及心理發展規律的知識, 結果就是導致孩子過於早熟。 爸爸為什麼背著媽媽抽煙, 爸爸媽媽為什麼吵架, 這些本不是小小年紀的人需要瞭解的事, 他都瞭解, 還參與意見。
早熟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 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還給孩子天真快樂的天性吧。
小編總結:提前讓孩子早熟, 影響孩子智力、身心的發展。 早熟始終對孩子危害很大。 家長應與孩子多溝通,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多學習生活上的一些細節, 不要一味讓孩子模仿大人, 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性質。 應讓孩子前序漸進地長大, 開心快活、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
(兼職編輯:駱麗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