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別忘做視網膜篩查

早產兒沒有發育成熟便產出, 出生後可能會出現多種併發問題, 而早產兒視網膜病就是其中之一。

專家提醒家長, 如果不進行早產兒視網膜篩查, 錯過了治療時機, 病情嚴重的寶寶可能因此失明, 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住院新生兒中早產兒占三分之一

十月懷胎, 瓜熟蒂落。 但有的孕婦由於身體、胎兒、環境等原因, 寶寶沒能等到37周的胎齡就出生, 這類嬰兒就叫早產兒。

專家介紹, 隨著二孩政策落地, 高齡媽媽也明顯增多。 近十幾年, 隨著各項醫療技術水準(包括輔助生殖技術)的普遍提高, 早產兒的出生率和成活率不斷上升,

Advertisiment
早產兒在新生兒中所占比例出現增多現象。 以某醫院為例, 在新生兒科住院的兩千多名新生兒, 約三分之一不足月就生下來。

早產兒很容易發生一種僅在早產兒身上發生的特殊眼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這是一種可致盲性的眼病。 據瞭解, 某醫院今年第一季度住院早產兒中已發現102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者, 其中52個重症病例已進行手術治療, 另外有外院轉來的16個特殊病例——急進性後部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APROP), 這16個早產兒的視網膜病變發生時間較早, 病情非常嚴重且病變加重的速度非常快, 這部分早產兒如果轉診不及時或發現不及時, 均可在短時間內失明。

●首次篩查時間:出生後第4~6周

Advertisiment

專家介紹, 由於視網膜病的發病時間和病情的加重時間都有一定的規律, 因此, 早產兒的家長要記住定期帶寶寶上醫院做視網膜病篩查, 看看寶寶是否發生視網膜病變。

一般來說, 大多數有視網膜病變的早產兒患者會在出生後的第4到第6周發病, 第6到第8周加重。 如果不及時治療, 便可在第10到第12周出現失明。

專家介紹, 有些特殊早產兒的發病時間會更早, 在出生後第2周開始發病, 到第4周已經非常嚴重了。 如果不治療, 第6周就會失明。

這種特殊病例容易發生在視網膜發育嚴重落後於胎齡的早產兒身上, 他們大多數孕周小於31周, 這類小患者的病變可能發展會非常快, 容易失明, 及時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用肉眼是看不到視網膜病變的,

Advertisiment
早產兒做視網膜病篩查要先散瞳, 待瞳孔放大後, 用廣域視網膜採集系統來檢查, 提高檢查的準確率。

●定期回訪可防漏網之魚

專家提醒, 有不少家長以為第一次篩查完沒事後就放心了, 因此不重視定期回訪。 多數早產兒篩查一次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因為只要早產兒視網膜未發育完善, 都有可能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雖然說大多數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時間是出生後第4到第6周, 但有少數早產兒視網膜病發生時間可能在第6周以後, 所以遵從醫囑定期回訪非常重要。

有不少的病例就是因為沒有定期回訪, 而導致最後發生視網膜病變而致盲, 給孩子和家人帶來終生遺憾。

曾經有一對早產雙胞胎,

Advertisiment
孕32周早產, 出生時一胎體重1.23公斤, 另一胎1.31公斤。 放在溫箱裡“保養”一個月後, 達到36周時出院回家, 當時醫生囑咐一個月後得回院複查。 但由於家長疏忽大意, 等到兩個月後, 家長才帶寶寶回醫院檢查。 這時, 醫生發現寶寶的眼睛中央明顯發白, 醫生檢查後確定小孩視網膜已經發生了全脫離, 此時寶寶已錯失最佳的治療機會, 導致一個寶寶完全失明, 另一個經過治療, 也只能保住一點殘存視力。

如果胎齡是34周以上的, 第一次篩查沒事的話, 建議4周後回訪;如果胎齡小於34周, 建議初篩後兩周便需回院重新篩查。

●治療及時規範可挽回視力

如果早產兒不幸被檢查出有視網膜病的話, 該怎麼辦呢?

專家介紹, 此時要加緊及時治療。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醫生會判斷早產兒是否達到了治療標準, 假若達到了閾值期或者閾值前期, 會給他做手術。 因為如果不做手術的話, 視網膜病變會持續加重, 很有可能發展下去導致失明。

目前, 常規手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鐳射手術, 另一種是注藥手術。 如果手術治療的時機恰當, 視網膜病變可以治好, 早產兒即可避免失明, 同時也獲得與正常嬰兒近似的視力發育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