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別忘記檢查眼睛

早產兒別忘檢查眼睛

龍鳳胎慘遭雙雙失明

半年前, 懷孕七個月零六天的鄭女士在醫院順利生下一對龍鳳胎, 由於早產, 新生兒一出生就被送到醫院兒科的加護病房, 放進暖箱並輸氧, 九天后, 兩個孩子隨媽媽一起出院。 新生命的降臨給鄭女士家裡帶來了無盡的歡笑, 但不知為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 夫妻倆覺得兩個孩子有點不對勁, 別人家的孩子三四個月就開始用手抓東西了, 自己的孩子都六個多月了卻沒有這樣的反應。 每次拿玩具逗他們玩時, 他們的眼睛總是亂轉, 也不去看玩具, 後來鄭女士拿著手電筒去照他們的臉,

Advertisiment
孩子們眼神照舊。 夫妻倆這才覺得兩個孩子的眼睛可能有問題, 趕忙帶他們去醫院檢查。

經眼底檢查和超聲波檢查, 結合鄭女士的分娩及孩子出生後的經歷, 醫生診斷兩個孩子患的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醫生告訴鄭女士, 從眼底檢查的情況來看, 兩個孩子很有可能永遠看不見了。 夫妻倆嚇懵了:自己的孩子不就是比別的孩子早出生一個多月嗎?怎麼會得這種病呢?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五期

醫生解釋道:“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發生於低體重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性疾病, 主要是由於早產兒出生時視網膜發育仍不完善,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 視網膜形成新生血管, 這種新生血管易向玻璃體內增殖,

Advertisiment
並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脫離, 如果治療不及時就可能永遠失明。 ”

聽完醫生的話, 鄭女士趕忙問道:“那我們的孩子現在情況怎麼樣呢?有沒有發生視網膜脫離?還能不能治?”

醫生回答說:“這種病根據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第二期, 視網膜與正常新生兒視網膜相比會有些異常,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新生血管, 不需要治療, 大部分新生兒病情會自動痊癒, 但要定期到醫院檢查, 因為仍有部分新生兒病情會繼續發展到第三期。

“第三期, 病兒視網膜開始出現新生血管增殖, 這時可以用冷凝或視網膜光凝的方法來治療, 大部分病兒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並好轉。 但如果不及時治療,

Advertisiment
新生血管繼續增殖, 會牽拉視網膜, 使局部視網膜發生脫離, 並最終導致全視網膜脫離, 這就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改變。 目前, 兩個孩子的四隻眼睛都已發生了全視網膜脫離, 治癒的希望微乎其微。 ”

夫妻倆當場失聲痛哭……

早產, 嬰兒視力的潛在殺手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導致嬰幼兒視力損傷和失明的重要原因。 凡妊娠滿28周但不滿37足周內出生的孩子均為早產兒, 出生時體重一般為1000克~2499克。 隨著醫療水準的提高, 早產兒生存率不斷提高, 接踵而至的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在孕34周以下、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出生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 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約為60%, 孕期更短或出生體重更低者,

Advertisiment
發生率可達66%~82%。

早產兒為什麼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呢?這是因為正常視網膜血管在懷孕36周~40周內才能達到視網膜周邊部, 如果在此前分娩, 視網膜血管還未長到周邊部, 周邊部視網膜處於缺血、缺氧狀態, 為了緩解這種缺血缺氧狀態, 容易生成視網膜新生血管, 但這種新生的血管易增殖並向玻璃體內生長, 牽拉視網膜造成視網膜脫離, 影響早產兒視覺發育, 甚至導致失明。

哪些因素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至關重要呢?目前一致認為, 胎齡和出生時的體重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影響因素, 胎齡越小, 出生體重越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越高, 程度越嚴重。 其次, 不合理吸氧、多胎妊娠、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高血壓或服用一些藥物及胎兒發生過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等,

Advertisiment
都有可能增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

對付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重點在於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不但需要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也需要家長重視並定期帶孩子檢查眼睛, 定期追蹤觀察, 及時干預治療, 對孩子今後的視覺發育至關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