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早產兒>正文

早產兒喂養“加速度”

嬰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 2008年本市嬰兒死亡率為5.61‰, 其中本市戶籍為2.96‰, 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水平, 繼續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同時, 據今年4月上海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的資料顯示, 上海地區早產兒發生率已經達到8%-10%, 有上升趨勢。 綜合上述數字, 絕大多數早產兒顯然得到了有效的醫療救助和保障, 順利地降生并存活。 但是早產兒畢竟先天不足, 要想趕上同齡人的體格發育水平, 必須要有“加速度”, 既要上足發條, 又得備足后勁。 首當其沖的就是早產兒營養的科學管理問題,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出院后的合理營養策略, 這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 是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的關鍵環節。

日前我國圍產、新生兒、兒童保健、營養等領域的專家提出了早產兒喂養對策, 通過使用如母乳加母乳強化劑或喂養早產兒出院后專用配方奶粉(PDF), 幫助早產兒在出院后防止營養缺乏與不足, 完成追趕性成長, 同時避免營養過剩而帶來的對遠期健康的不良影響。 惠氏公司最近已在國內市場推出第一款PDF, 填補了早產兒出院后營養支持的空白。

與足月兒相比, 早產兒更容易面臨營養缺乏以及宮外生長發育遲緩的危險, 其中生長障礙、骨礦物含量不足、神經精神發育受限是早產兒出院后所面臨的最主要的成長挑戰。

Advertisiment
目前國內對此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而這一問題緊密關系著早產兒后續的生長發育情況。

在發達國家, 不同時期的早產兒被推薦使用不同的方案進行喂養。 如在住院期間應給母乳加母乳強化劑或早產兒院內配方, 充分供給各類營養, 以幫助促進早產兒的生長;出院后給予母乳加母乳強化劑或給那些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提供營養水平介于早產和足月配方之間的PDF。 美國兒科協會(AAP)建議, PDF喂養一般可以至校正年齡9個月到12個月。

早產兒在住院期間的治療和營養, 由醫務工作者負責管理。 出院后, 部分早產兒依然需要較高能量和營養的配方以滿足其追趕性生長的需要, 早產兒的成長依靠家庭的全面照顧,

Advertisiment
讓家長掌握更多合理營養的知識和技能, 格外重要。

出院后, 家長要定期帶早產兒去醫院檢查, 在醫生的指導下, 監測生長發育速率, 評估營養狀況及體格發育指標。 根據早產兒個體差異, 建立更完善、更系統的治療和喂養方案, 確保早產兒在各階段的生長發育能夠順利銜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