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如何餵養 這樣餵養才科學

早產兒的餵養

1.合理補充微量元素

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要快得多, 對維生素A、C、D及鈣、鐵等礦物質的需求量也相對比足月兒要多。

出生體重1000~1500克的早產兒, 1歲體重可達出生時7倍;出生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 1歲可達到出生時5倍。

早產兒體重增長餵養是否科學的重要標誌, 一般每日增長體重25克較合理。

2.餵奶

對於早產兒來說, 更需要母乳餵養, 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肌體免疫能力。 因為早產兒的胃容量很小, 每次餵奶量宜少, 時間間隔宜短。

如果嬰兒體重在1500克以下, 每1小時就要餵奶一次;1500-2000克者每2小時喂一次;2500克左右的早產兒則每3小時就喂一次。

Advertisiment

如果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差, 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 如果媽媽母乳不足, 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適合低體重兒的專用奶粉配合母乳餵養。

如何選擇早產兒餵養方式?

1.母乳:對於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產兒, 母乳仍是出院後首先的選擇。 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和營養均衡。

2.母乳+母乳強化劑:極(超)低出生體重兒和出院前評價營養狀況不滿意者需要繼續強化母乳餵養至胎齡40周。

此後母乳強化的熱卡密度應較住院期間略低, 如半量強化(73kcal/100ml), 根據生長情況而定。

由於母乳餵養對早產寶寶尤其重要, 因此在寶寶住院期間, 媽媽要堅持每天把奶擠出來送到醫院。

吃不完可以將母乳冷凍,

Advertisiment
在6個月內沒有問題。 這樣媽媽的奶水才會越來越多, 當寶寶出院後可以繼續吃到母乳。

3.早產配方奶:人工餵養的極(超)低出生體重兒需要喂至胎齡40周;如母乳餵養體重增長不滿意可混合餵養(早產配方奶不超過每日總量的1/2), 作為母乳補充。

4.早產兒出院後配方奶:適用於人工餵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的補充。

5.嬰兒配方奶:適用於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後體重增長達標、人工餵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不足時的補充。

早產兒餵養注意事項

1.切忌奶水濃度過高

早產的寶寶腎臟沒有發育完善, 如果奶的濃度過高, 對寶寶的體重增長會帶來影響。

因為早產兒的體內含水量很高, 一般新生兒的含水量占人體的70%,

Advertisiment
而早產兒達到了80%-85%, 體內含水量高了, 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容易脫水。

如果奶水濃度太高, 從小便中帶出的水分也越多, 即便吃得再多, 也會從小便中溜走, 體重增長也會非常緩慢。

早產兒奶水濃度應是2:1, 2份奶, 1份水, 相比較而言, 新生兒的奶水濃度是3:1的比例。

早產寶寶的早期階段就是按照2:1的比例吃, 一直吃到滿月(以糾正月齡算), 然後再逐漸按照 3:1的濃度給寶寶餵奶, 逐漸過渡到吃全奶。

2.半臥位慢喂

由於早產兒吞咽功能不完善, 有時會發生吐奶及呼吸運動不協調現象, 使奶逆流至咽喉部, 再吸進肺部, 引起吸入性肺炎, 嚴重者會立即窒息致死。

所以餵養時, 最好使寶寶處於半臥位, 奶嘴最好質地軟, 吸入孔大小適宜。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現溢奶, 立即將寶寶俯臥或側臥, 讓口中奶流出。 對吸吮力很差的寶寶, 可用小匙餵養, 但需注意保持奶的溫度, 不可太涼。

3.按需給早產兒餵奶

寶寶吃得慢是早產兒的進食特點, 媽媽要有耐心, 而且吃奶時要給寶寶一個休息時間。

吃一分鐘後, 讓寶寶停下來休息一下, 等十秒鐘後再繼續餵食, 這樣可減少吐奶的發生。

早產兒的護理

1.做好衛生消毒

給早產兒餵奶、換尿布前應洗手, 做到衛生、無污染, 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 還要天天給早產兒洗澡、及時更換衣服。

2.創造適宜環境

早產兒不能穩定維持體溫, 出生後要特別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6-28℃, 相對濕度55-65%之間。 嬰兒體重越輕, 周圍環境的溫度應該越高。

媽媽要每天給嬰兒量體溫,

Advertisiment
讓體溫保持在36.5-37℃之間。 早產兒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體用的被子等物件均應加熱後再使用。

3.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 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 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

專門照看孩子的人, 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 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 洗淨雙手。

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 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

4.嬰兒撫觸

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 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

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可以減少哭鬧, 可以更好地睡眠。 而腹部的按摩, 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

有下列情況時,要及時去醫院:

1.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採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

3.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4.突然發生腹脹時;

5.發生痙攣、抽搐時。

有下列情況時,要及時去醫院:

1.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採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時;

3.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時;

4.突然發生腹脹時;

5.發生痙攣、抽搐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