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是所有產婦都不愿碰到的事, 新生兒在肚子里多呆一天比出來呆一周甚至一個月都要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楊杰表示, “但是萬一不幸碰到早產, 產婦也不要太驚慌, 家庭成員、產婦要配合醫院做好早產兒的護理, 幫助寶寶渡過難關。 ”
家長可在家對早產兒進行撫觸, 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外企白領趙小姐一家人滿心歡喜地等著寶寶的降臨, 誰料不到七個月寶寶就急著溜出來和爸爸媽媽見面。 寶寶出生時全身青紫, 呼吸微弱, 沒有啼哭, 體重只有三斤, 不得不送到新生兒ICU病房的保育箱中,
Advertisiment
早產兒呼吸暫停要及時“刺激”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小于260天),
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
身長在46厘米以下的嬰兒。
據資料顯示,
我國早產兒出生比例為6%~8%,
廣東省每年出生的新生兒有1048萬。
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的“住客”里,
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占了較大比例。
隨著中國又一輪生育高峰的到來,
龐大的出生人口基數導致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的數量日益增多。
過早的出生,
使早產兒先天不足,
體內各器官發育不成熟,
體質弱,
適應環境能力差,
因此,
胎齡越小越不容易存活,
“精心護理對早產兒十分重要”,
楊杰介紹,
有的早產兒不到28周就出生了,
Advertisiment
第一關是呼吸關。 早產兒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 呼吸常不規則, 甚至出現頻繁的呼吸暫停或呼吸衰竭。 另外, 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基本單位是肺泡, 肺泡要保持張開狀態而不萎陷, 需要一種稱為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參與, 早產兒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較少, 容易出現肺泡萎陷, 通氣降低, 出現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 因此早產兒應在醫院中接受治療, 進行氣管插管并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早產兒出院后,
Advertisiment
第三關是感染關。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細菌感染的危險性大于足月健康的新生兒。
Advertisiment
早產兒皮膚更需勤清潔
采訪中很多早產兒家長表示最擔心的是孩子以后會不會有后遺癥, 對此, 有關醫學專家表示, 如果早產兒是因為合并有心臟、染色體等問題早產的, 有后遺癥的幾率很大, 如果不是則基本上沒有問題, 而楊杰則表示“一般來說, 早產兒的體質會比健康的足月兒差一些, 因此早產兒出院后家長的早期護理非常重要。
Advertisiment
1.皮膚要勤清潔。 很多家長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認為早產兒體質弱, 怕感冒, 就給他減少洗澡次數, “其實早產兒的皮膚薄, 更容易受細菌感染, 清潔顯得更為重要。 ”她表示, 廣東氣溫高, 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通過開暖氣等來保證室溫, 沒必要擔心孩子會感覺冷。 清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褶皺部位, 屁股每次換完尿布后要及時用清水清洗并擦干。 口腔要用涼開水清理, 防口腔感染。
2.喂奶要控制好頻率和奶的沖調比例。
由于早產兒一般要進ICU,
脫離母親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出院后基本上都是人工喂養或者混合喂養,
在住院期間一般由醫院為早產兒配置奶粉。
據了解,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早產兒和低體重兒一般使用早產奶粉或者專為早產兒配置的液體奶,但目前國內市場上尚無此類產品,對此,楊杰表示,出院的早產兒在家可以用普通奶粉,但家長一定要掌握好沖調比例。用奶瓶喂奶時,奶頭孔眼不宜過大,否則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嗆咳,甚至發生窒息。但奶頭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費力,引起疲勞。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產兒,可使用套有橡膠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讓嬰兒側臥,這樣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嗆咳,能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早產兒易患厭食癥
3.多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據介紹,早產兒待病情穩定后即可開始撫觸療法,經過一定時間按摩,可以使嬰兒的攝入奶量明顯增加,頭圍、身長、血經蛋白、體重均明顯增高。 “撫觸對早產兒生長能帶來諸多益處,可作為早產兒時期綜合干預措施之一。”楊杰介紹,撫觸是一種被動式的運動,皮膚的接觸能刺激觸覺神經、運動神經等的發育,利于大腦發育。撫觸過程中,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感受到愛,更堅強地成長。“但要注意的是,撫觸時要確保房間內溫度適當,一般保持在20℃~30℃,另外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選在寶寶吃飽后1~2小時清醒時為佳,不要選在吃飽后或饑餓時或想睡時。” >>>眼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4.家居保持通風環境,少讓寶寶處于人多的環境中,避免交叉感染。楊杰表示,家長歡天喜地帶寶寶回家,大擺酒席,或接受親戚朋友的登門拜訪,這些都應該在早期盡量避免。因為早產兒抵抗力相對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一不留神就不得不重回醫院。
5.一定要遵醫囑帶孩子定期復查和進行早教。復查項目包括眼底檢查、聽力篩查、生長發育檢測等。其中眼底檢查一直要檢測到生后4~6個月,有條件的要隨訪到半歲。據介紹,早產兒相較正常足月兒,視網膜的發育欠佳,所以,早產兒的家長應重視自己孩子視網膜檢測。
編輯:芯蕊
據了解,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早產兒和低體重兒一般使用早產奶粉或者專為早產兒配置的液體奶,但目前國內市場上尚無此類產品,對此,楊杰表示,出院的早產兒在家可以用普通奶粉,但家長一定要掌握好沖調比例。用奶瓶喂奶時,奶頭孔眼不宜過大,否則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嗆咳,甚至發生窒息。但奶頭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費力,引起疲勞。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產兒,可使用套有橡膠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讓嬰兒側臥,這樣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嗆咳,能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早產兒易患厭食癥家長要遵醫囑定期帶早產兒復查
3.多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據介紹,早產兒待病情穩定后即可開始撫觸療法,經過一定時間按摩,可以使嬰兒的攝入奶量明顯增加,頭圍、身長、血經蛋白、體重均明顯增高。 “撫觸對早產兒生長能帶來諸多益處,可作為早產兒時期綜合干預措施之一。”楊杰介紹,撫觸是一種被動式的運動,皮膚的接觸能刺激觸覺神經、運動神經等的發育,利于大腦發育。撫觸過程中,能增進親子感情,讓孩子感受到愛,更堅強地成長。“但要注意的是,撫觸時要確保房間內溫度適當,一般保持在20℃~30℃,另外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選在寶寶吃飽后1~2小時清醒時為佳,不要選在吃飽后或饑餓時或想睡時。” >>>眼科: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4.家居保持通風環境,少讓寶寶處于人多的環境中,避免交叉感染。楊杰表示,家長歡天喜地帶寶寶回家,大擺酒席,或接受親戚朋友的登門拜訪,這些都應該在早期盡量避免。因為早產兒抵抗力相對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一不留神就不得不重回醫院。
5.一定要遵醫囑帶孩子定期復查和進行早教。復查項目包括眼底檢查、聽力篩查、生長發育檢測等。其中眼底檢查一直要檢測到生后4~6個月,有條件的要隨訪到半歲。據介紹,早產兒相較正常足月兒,視網膜的發育欠佳,所以,早產兒的家長應重視自己孩子視網膜檢測。
編輯: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