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有5大特點 家長如何巧護理

早產的寶寶身體比起正常的寶寶問題較多, 需要特別的護理才可以和正常的寶寶一樣, 除了對身體各方面能力的加強, 爸爸媽媽還要對寶寶充滿愛心, 加倍呵護。 那麼早產兒護理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一、早產兒存在哪些弱點

1、吸吮和吞咽反射能力不成熟

正常的新生兒是靠吸吮和吞咽來攝取奶液的, 但是, 早產兒吸吮和吞咽的協調功能要到34周才能成熟, 這些功能如果不成熟, 不僅會妨礙經口攝入的充足餵養, 而且也容易造成呼吸道吸入。

2、胃容量小

早產兒胃容量很小, 胃竇和十二指腸動力也不成熟,

Advertisiment
兩者之間缺乏協調的活動, 其收縮幅度、傳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約肌壓力均是降低的, 胃的排空也較慢, 因此, 早產兒比足月兒更易發生胃食管反流。

3、胃腸動力不健全

胃腸道的蠕動促進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 早產兒胃腸道動力不成熟, 胃腸蠕動往往很弱。 胎兒年齡小於31周的早產兒, 小腸蠕動幅度低, 而且收縮也無規律, 幾乎沒有推進性活動, 只有隨著胎齡的增加、胃腸功能的成熟, 蠕動的頻率、振幅和時間逐漸增加, 才能將食物向下推動。 這就是為什麼小早產兒更易出現腹脹、胃瀦留等餵養不耐受問題。 早產兒結腸動力也不成熟, 當有呼吸窘迫或感染時, 常可出現類似於巨結腸的動力性腸梗阻。

4、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Advertisiment

在腸道起著重要的吸收和消化作用的是一些消化酶, 早產兒這些酶類分泌少, 而且活性液較低, 對於營養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的影響。 如乳糖酶在36周時才能達到足月兒水準, 因此早產兒常有乳糖不耐受問題。

5、腸道免疫功能不正常

正常的胃腸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可以防治細菌的合併侵入, 如胃酸、腸黏膜、腸道抗體等, 早產兒胃酸低、腸黏膜滲透性高、腸道抗體能力弱, 因此早產兒容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二、早產兒的護理方法

1、早產兒保溫:早產兒皮膚膚嬌嫩, 身體脆弱, 當早產兒能自己吮奶並保證每日吸入量;在室內溫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體溫;體重每日增加10—30克, 並達到2300克以上;無併發症;不須吸氧,

Advertisiment
無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等疾病症狀, 即可出院。

2、注意保暖: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 但保溫並不等於把孩子捂得嚴嚴的, 在家庭護理中, 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8℃, 室內相對濕度55%—65%之間, 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 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 但千萬注意安全。 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 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 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

3、如何給早產兒洗澡:當早產兒體重低於2.5千克時, 不要洗澡, 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寶寶的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若體重3千克以上, 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 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但在寒冷季節, 要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4、皮膚要勤清潔:很多家長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Advertisiment
認為早產兒體質弱, 怕感冒, 就給他減少洗澡次數, 其實早產兒的皮膚薄, 更容易受細菌感染, 清潔顯得更為重要。 廣東氣溫高, 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通過開暖氣等來保證室溫, 沒必要擔心孩子會感覺冷。 清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褶皺部位, 屁股每次換完尿布後要及時用清水清洗並擦乾。 口腔要用涼開水清理, 防口腔感染。

5、精心餵養:早產兒更需要母乳餵養。 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 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 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 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 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餵養孩子,

Advertisiment
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 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

6、多進行撫觸和語言溝通, 給孩子一些愛的傳遞:早產兒待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撫觸療法, 經過一定時間按摩, 可以使寶寶的攝入奶量明顯增加, 頭圍、身長、血經蛋白、體重均明顯增高。 撫觸對早產兒生長能帶來諸多益處, 可作為早產兒時期綜合干預措施之一。 撫觸是一種被動式的運動, 皮膚的接觸能刺激觸覺神經、運動神經等的發育, 利於大腦發育。

7、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 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 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 專門照看孩子的人, 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 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 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洗淨雙手。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