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氧氣該吸還要吸

20世紀40年代以後, 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通過高濃度的氧氣治療, 提高了早產兒的生存率, 卻出現大量的早產兒失明。 20世紀60年代, 在眼科醫師的強烈呼籲下, 美國政府強行削減了氧的使用, 使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下降, 但是, 早產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隨之上升。 於是, 20世紀80年代, 美國重新對早產兒進行氧氣治療, 但同時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再次上升。

Advertisiment

殘酷的現實似乎在提示我們, 吸氧還是不吸氧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但是在危急時刻必須首先考慮搶救生命, 如果不吸氧寶寶就可能失去生命的話, 還是應該毫不猶豫地給他吸氧。 不過, 知道了吸氧的害處後, 父母都會擔心寶寶的眼睛將來出了問題怎麼辦, 難道一定要冒著失明的危險救命嗎?其實, 父母不必過於擔心這件事, 因為視網膜病變並非不能治療, 只是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限內治療。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