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特殊的營養需求有哪些

早產兒由於先天條件不足, 胃容量的感受性差, 有胃排空延遲現象.腸胃蠕動也較弱。 因此.提供足夠且易消化吸收的營養素, 可避免早產兒因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引發的許多營養問題。

早產兒的身體組成顯然與足月兒不同。 懷孕28周的早產兒, 體脂肪比率可能少於體重的1%, 而足月兒體脂肪比率則約增至1 5%~1 6%。 足月兒的能量儲存接近7千卡(約29.3千焦), 其中約75%是脂肪。 因此, 足月兒更能處理出生前後的壓力, 且在沒有嚴重代謝情況下, 可儲存能量來維持體溫。

相比之下, 早產兒由於先天條件的不足,

Advertisiment
對胃容量的感受性差, 胃排空又延遲, 腸胃蠕動也較弱。 因此, 提供足夠的營養使胎兒在出生後能跟得上在母體子宮內的生長速度, 並且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營養素, 可避免因早產兒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引發的許多營養問題。

熱量:早產兒要達到適當的體重常會遇到許多阻礙, 如吞咽能力、小腸機能障礙、胃食道逆流和吸收不良脂肪、糖類的消化能力差等, 都是造成熱量利用較低的原因。 此外, 隔離較少(出保溫箱)的早產兒在熱量貯存不多的情況下, 用生長所需的熱量來維持體溫, 也會促使皮下脂肪減少, 使代謝速度增加。 早產兒生長所需熱量每天約為105~130卡(約439~544焦)/千克。 體重2千克的早產兒每天約需260~320毫升的奶水。

Advertisiment

水分:脫水是早產兒常見的問題。 體重1千克的早產兒的水分喪失是足月兒的2~3倍。 早產兒腎臟稀釋和濃縮能力較低.特別是當體重低於1千克時.若每天的液體攝取量少於80毫升/千克, 將造成脫水, 產生代謝性酸中毒。 當每天液體供給超過200毫升/千克, 又會造成液體過度負荷和充血性心臟病。

糖類:糖類是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胎兒在母體內主要利用葡萄糖, 而在出生後由餵食開始接觸到雙糖。 不過, 早產兒雙糖分解酵素均有不足現象。 母乳及配方奶約含40%的糖類, 主要是乳糖, 可加強鈣的保留及吸收。 懷孕24周就出生的早產兒, 消化乳糖的能力極低, 乳糖酵素活性只有足月兒的30%。

脂質:早產兒的膽汁及胰脂解酵素濃度較低,

Advertisiment
容易造成脂肪消化不良。 母乳中含膽鹽刺激脂解酵素, 因此脂肪消化比牛奶好, 且早產兒的母乳含有接近50%的脂肪是中鏈脂肪酸.約為足月兒母乳的2倍。

蛋白質:懷孕3個月之後, 胎兒小腸已建立了對氨基酸的主動運輸系統, 同時肝臟也能合成主要的血漿蛋白質.因此, 早產兒有能力消化吸收蛋白質。 牛奶的蛋白質成分中.乳清蛋白比酪蛋白更容易消化。

維生素: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 維生素K則可有效避免新生兒出血性疾病。 早產兒腸道營養每日維生素建議量如表4-1所示。

礦物質:早產兒腎臟會過度流失礦物質, 因此, 礦物質需求比足月兒高。

鈣:足月兒75%的總鈣量是從懷孕24周到分娩期逐漸產生的, 因此早產兒需補充鈣,

Advertisiment
幫助骨骼生長。 餵食母乳的早產兒, 其鈣吸收率可達90%。

鐵:所有的新生兒(包括早產兒), 出生時體內的鐵可提供其體重2倍的需要。 早期研究發現, 添加鐵的配方, 因鐵和細胞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作用, 易造成溶血性貧血, 這是維生素E不足造成的。 現在的配方已調節了維生素E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 所以添加鐵是安全的。

母乳含有鐵結合蛋白, 可增加鐵的運送, 因此母乳的鐵吸收率較佳, 是添加鐵配方奶的10倍。 但母乳中鐵含量仍不夠早產兒的需要, 因此建議在早產兒出生第2周到第2個月之間補充鐵。

鐵補充建議量如下出生體重低於1千克每天需4毫克/千克;出生體重1―1.5千克每天需3毫克/千克, 出生體重1.5~2.5千克則每天需2毫克/千克。

Advertisiment

鋅和銅:微量元素鋅缺乏可能出現生長速度遲緩, 而銅缺乏則造成早產兒體重增加不足、腹瀉、水腫等現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