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產兒特點:
1.外表早產兒 體重大多在2500g以下, 身長不到47cm, 哭聲輕, 頸肌軟弱, 四肢肌張力低下, 皮膚紅嫩,
Advertisiment
2.呼吸早產兒 呼吸中樞相對更不成熟, 呼吸不規則;常發生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apnea)指呼吸停止時間達15~20秒, 或雖不到15秒, 但伴有心率減慢(面活性物質少, 易發生肺透明膜病。 有宮內窘迫史的早產兒, 易發生吸入性肺炎。
3.消化早產兒 吞咽反射弱, 容易嗆乳而發生乳汁吸入。 胃賁門括約肌鬆弛、容量小, 易溢乳。 早產兒以母乳餵養為宜, 但需及時增加蛋白質。 早產兒易發生壞死性小腸炎, 要注意乳汁的滲透壓不可超過 460mmol/L。
早產兒肝不成熟, 葡萄糖醛酸轉換酶不足, 生理性黃疽較重, 持續時間長, 易引起核黃疸。 因肝功能不完善, 肝內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數合成少,
Advertisiment
4.神經 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胎齡有密切關係, 胎齡越小, 反射越差。 早產兒易發生缺氧, 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 此外, 由於早產兒腦室管膜下存在發達的胚胎生髮層組織, 因而易導致顱內出血。
5.體溫 體溫調節功能更差, 棕色脂肪少, 基礎代謝低, 產熱少, 而體表面積相對大, 皮下脂肪少, 易散熱, 汗腺發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發抖反應。 因此, 早產兒的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6.其他 早產兒酸堿調節功能差, 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和低血糖(早產兒糖原儲存少, 又由於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 此外, 早產兒還易發生高血糖、貧血和嚴重感染。
Advertisiment
二、常見護理診斷:
1.體溫過低與體溫調節功能差, 產熱貯備力不足有關。
2. 營養失調, 低於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關。
3.有感染危險 與免疫功能不足有關。
4.不能維持自主呼吸與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有關。
三、護理措施:
1.早產兒室 條件應與足月兒分開, 除足月兒室條件外, 還應配備嬰兒培養箱、遠紅外保暖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蘇囊等設備。
Advertisiment
2.維持體溫穩定 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 體溫升降不定, 多為體溫低下。 因此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oC, 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C, 相對濕度55%~65%。 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 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加強體溫監測, 每日2~4次。 一般體重小於2000g者, 應儘早置嬰兒培養箱保暖。 體重大於2000g在箱外保暖者, 還應給予戴絨布帽, 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熱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溝采血等須解包時, 應在遠紅外輻射床保暖下進行, 沒有條件者, 則因地制宜, 採取簡易保暖方法, 並儘量縮短操作時間。
3.合理餵養 早產兒各種消化酶不足,
Advertisiment
4. 預防感染 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體位,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嚴禁非專室人員入內,嚴格控制參觀和示教人數,超常人流量後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淨,防止交叉感染。
5.維持有效呼吸 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症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 3天,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預防氧療併發症。呼吸暫停者給予彈足底、托背、吸氧處理,條件允許放置水囊床墊,利用水振動減少呼吸暫停發生。
6.密切觀察病情
由於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嫺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師,並協助查找原因,迅速處理:
①體溫不正常;
②呼吸不規則或呻吟;
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蒼白);
④煩躁不安或反應低下;
⑤驚厥;o早期或重度黃值;p食欲差、嘔吐、腹瀉、腹脹、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q硬腫症;r出血症狀;s24小時仍無大小便。
早產兒母乳餵養有什麼特殊性呢?
早產兒是指孕期不足37周的新生兒,由於早產兒的各種生理功能可能不健全,早產兒的餵養也有其特殊性。早產兒可能會由於合併一些嚴重的疾病,或由於體重過輕而住院治療。孩子住院與母親分離,就影響了母乳餵養的正常進行。因為與母親分離,孩子沒有與母親很好的接觸、沒有吸吮,母乳的分泌受到影響;還因為母親與孩子分離,母親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影響,這些都將影響母親乳汁的分泌。早產兒怎樣才能堅持母乳餵養呢?
首先,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餵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第二,盡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第三,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後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對於有吸吮能力的早產兒,可以直接地、儘早地讓孩子吸吮母親的乳☆禁☆頭。餵奶時要注意正確的餵奶姿勢,幫助孩子含吸住乳☆禁☆頭及乳暈的大部分,這樣可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使孩子能夠較容易地吃到乳汁。
對於吸吮能力差的早產兒,應當把奶擠出來喂孩子。可用滴管或小匙喂給孩子。選用的滴管應到專門的醫療器械部門去購買。小匙應選用邊緣鈍的瓷匙或不銹鋼匙為好。不管是選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銹鋼匙,都要將乳汁從早產兒的嘴邊慢慢地喂入,切不可過於急躁而使乳汁吸入嬰兒的氣管中。
早產兒的吸吮力往往是不足的,每次的攝入量不會太多,所以要多給早產兒餵養,一天應給早產兒喂12次奶左右。
如果孩子住院暫時不能吃到母親的乳汁,媽媽也要堅持擠奶,讓孩子出院後能吃到母乳。這對早產兒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早產兒的身體發育已經較足月的孩子落後了,需要有一個奮起直追的過程,母乳餵養是這個過程的有力保證。只要堅持給出院後的早產兒喂母乳,母乳餵養也一定會成功。
凡新生兒胎齡未滿37周(小於259天),不論其出生體重大小,均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
早產兒的營養及餵養:目前各界較重視,一般主張早餵養,使其生理體重下降時間縮短,或程度減輕,低血糖率發生減少,血膽紅素濃度相對減少。一般生後6~12小時開始喂糖水,24小時開始喂乳,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較差者,如曾發生紫紺、呼吸困難或手術產者,可適當推遲餵養,靜脈補液。
哺喂方法:按早產兒成熟情況不同而異,對出生體重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餵養。
攝入量隨早產兒出生體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參考早產兒攝入量計算公式。
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哺乳量(ml)=(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體重(克)
以上攝入量為最大攝入量,如早產兒不能吃完,可將剩餘部分由靜脈補充,以保證蛋白質、熱卡和水分的供給。
餵奶間隔時間:可根據奶方和體重安排,一般體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時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時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時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時一次,或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早產兒營養需要量的問題,是個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
一般認為早產兒對熱量的要求高於成熟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卡110~150千卡。因早產兒安靜代謝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兒大,但吸收能力低於成熟兒,所以熱能的供給還是以稍低開始為宜。視情況逐步加多。
蛋白質:成熟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6~7%,早產兒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高於正常兒。
氨基酸:正常兒必需氨基酸為9種,早產兒為11種,因早產兒缺乏有關的轉化酶,不能將蛋氨酸轉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轉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為必需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早產兒比成熟兒需要的多,因為胎兒的最後階段,是無機鹽增加的階段,如:鈣、磷、鐵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產兒體內就會缺乏無機鹽。
維生素:早產兒缺維生素E,易出現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兒,並可能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及其它營養素。早產兒食配方食品還是以母乳餵養好,待研究。總之早產兒的營養應因人而異。因情況不同,個體差異,營養上應結合個體情況細緻考慮。
4. 預防感染 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皮膚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體位,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嚴禁非專室人員入內,嚴格控制參觀和示教人數,超常人流量後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淨,防止交叉感染。
5.維持有效呼吸 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症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 3天,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預防氧療併發症。呼吸暫停者給予彈足底、托背、吸氧處理,條件允許放置水囊床墊,利用水振動減少呼吸暫停發生。
6.密切觀察病情
由於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嫺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師,並協助查找原因,迅速處理:
①體溫不正常;
②呼吸不規則或呻吟;
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蒼白);
④煩躁不安或反應低下;
⑤驚厥;o早期或重度黃值;p食欲差、嘔吐、腹瀉、腹脹、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q硬腫症;r出血症狀;s24小時仍無大小便。
早產兒母乳餵養有什麼特殊性呢?
早產兒是指孕期不足37周的新生兒,由於早產兒的各種生理功能可能不健全,早產兒的餵養也有其特殊性。早產兒可能會由於合併一些嚴重的疾病,或由於體重過輕而住院治療。孩子住院與母親分離,就影響了母乳餵養的正常進行。因為與母親分離,孩子沒有與母親很好的接觸、沒有吸吮,母乳的分泌受到影響;還因為母親與孩子分離,母親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影響,這些都將影響母親乳汁的分泌。早產兒怎樣才能堅持母乳餵養呢?
首先,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餵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後吃到母乳。第二,盡可能地與早產兒接觸,如孩子住院的醫院有母嬰同室病房,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嬰同室病房。第三,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三小時擠一次),然後將擠出來的奶喂嬰兒。
對於有吸吮能力的早產兒,可以直接地、儘早地讓孩子吸吮母親的乳☆禁☆頭。餵奶時要注意正確的餵奶姿勢,幫助孩子含吸住乳☆禁☆頭及乳暈的大部分,這樣可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使孩子能夠較容易地吃到乳汁。
對於吸吮能力差的早產兒,應當把奶擠出來喂孩子。可用滴管或小匙喂給孩子。選用的滴管應到專門的醫療器械部門去購買。小匙應選用邊緣鈍的瓷匙或不銹鋼匙為好。不管是選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銹鋼匙,都要將乳汁從早產兒的嘴邊慢慢地喂入,切不可過於急躁而使乳汁吸入嬰兒的氣管中。
早產兒的吸吮力往往是不足的,每次的攝入量不會太多,所以要多給早產兒餵養,一天應給早產兒喂12次奶左右。
如果孩子住院暫時不能吃到母親的乳汁,媽媽也要堅持擠奶,讓孩子出院後能吃到母乳。這對早產兒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早產兒的身體發育已經較足月的孩子落後了,需要有一個奮起直追的過程,母乳餵養是這個過程的有力保證。只要堅持給出院後的早產兒喂母乳,母乳餵養也一定會成功。
早產兒營養及餵養標準:
凡新生兒胎齡未滿37周(小於259天),不論其出生體重大小,均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
早產兒的營養及餵養:目前各界較重視,一般主張早餵養,使其生理體重下降時間縮短,或程度減輕,低血糖率發生減少,血膽紅素濃度相對減少。一般生後6~12小時開始喂糖水,24小時開始喂乳,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較差者,如曾發生紫紺、呼吸困難或手術產者,可適當推遲餵養,靜脈補液。
哺喂方法:按早產兒成熟情況不同而異,對出生體重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餵養。
攝入量隨早產兒出生體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參考早產兒攝入量計算公式。
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哺乳量(ml)=(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克/100)
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體重(克)
以上攝入量為最大攝入量,如早產兒不能吃完,可將剩餘部分由靜脈補充,以保證蛋白質、熱卡和水分的供給。
餵奶間隔時間:可根據奶方和體重安排,一般體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時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時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時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時一次,或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早產兒營養需要量的問題,是個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
一般認為早產兒對熱量的要求高於成熟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卡110~150千卡。因早產兒安靜代謝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兒大,但吸收能力低於成熟兒,所以熱能的供給還是以稍低開始為宜。視情況逐步加多。
蛋白質:成熟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6~7%,早產兒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高於正常兒。
氨基酸:正常兒必需氨基酸為9種,早產兒為11種,因早產兒缺乏有關的轉化酶,不能將蛋氨酸轉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轉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為必需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早產兒比成熟兒需要的多,因為胎兒的最後階段,是無機鹽增加的階段,如:鈣、磷、鐵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產兒體內就會缺乏無機鹽。
維生素:早產兒缺維生素E,易出現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兒,並可能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及其它營養素。早產兒食配方食品還是以母乳餵養好,待研究。總之早產兒的營養應因人而異。因情況不同,個體差異,營養上應結合個體情況細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