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的家庭護理要素

幸孕網網友問:早產兒發育不完全, 抵抗力比較差, 應該如何護理呢?

專家提醒: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的新生兒。 大多數早產兒的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 早產兒的死亡率較高, 因為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 容易發生多種合併症, 因此, 大多數早產兒需要在醫院治療護理一段時間。 當早產兒能自己吮奶並保證每日吸入量;在室內溫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體溫;體重每日增加10~30克, 並達到2300克以上;無併發症;不須吸氧, 無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等疾病症狀, 即可出院。

但孩子出院後, 身體仍然很弱, 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護理。

Advertisiment
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母親或奶奶)外, 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 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 專門照看孩子的人, 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 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或專用的消毒罩衣), 洗淨雙手。 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 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對早產兒要注意保溫問題, 但保溫並不等於把孩子捂得嚴嚴的, 在家庭護理中, 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一28℃, 室內相對濕度55%一65%之間, 如果室內溫度達不到, 可以考慮用暖水袋給孩子保溫, 但千萬注意安全。 嬰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 上、下午各測體溫1次如最高體溫或最低體溫相差1℃時, 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體溫的穩定。

Advertisiment
當嬰兒體重低於2.5千克時, 不要洗澡, 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若體重3千克以上, 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 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但在寒冷季節, 要注意洗澡時的室內溫度和水溫。

幸孕網專輯提醒: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發生於低體重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性疾病, 主要是由於早產兒出生時視網膜發育仍不完善,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 視網膜形成新生血管, 這種新生血管易向玻璃體內增殖, 並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脫離, 如果治療不及時就可能永遠失明。 ”

根據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第二期, 視網膜與正常新生兒視網膜相比會有些異常,

Advertisiment
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出現明顯的新生血管, 不需要治療, 大部分新生兒病情會自動痊癒, 但要定期到醫院檢查, 因為仍有部分新生兒病情會繼續發展到第三期。

第三期, 病兒視網膜開始出現新生血管增殖, 這時可以用冷凝或視網膜光凝的方法來治療, 大部分病兒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並好轉。 但如果不及時治療, 新生血管繼續增殖, 會牽拉視網膜, 使局部視網膜發生脫離, 並最終導致全視網膜脫離, 這就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改變。

早產兒別忘記檢查眼睛

有吸氧史的新生兒, 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約為60%, 孕期更短或出生體重更低者, 發生率可達66%~82%。

早產兒為什麼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呢?這是因為正常視網膜血管在懷孕36周~40周內才能達到視網膜周邊部,

Advertisiment
如果在此前分娩, 視網膜血管還未長到周邊部, 周邊部視網膜處於缺血、缺氧狀態, 為了緩解這種缺血缺氧狀態, 容易生成視網膜新生血管, 但這種新生的血管易增殖並向玻璃體內生長, 牽拉視網膜造成視網膜脫離, 影響早產兒視覺發育, 甚至導致失明。

哪些因素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至關重要呢?目前一致認為, 胎齡和出生時的體重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影響因素, 胎齡越小, 出生體重越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越高, 程度越嚴重。 其次, 不合理吸氧、多胎妊娠、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高血壓或服用一些藥物及胎兒發生過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等,

Advertisiment
都有可能增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

對付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重點在於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這不但需要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也需要家長重視並定期帶孩子檢查眼睛, 定期追蹤觀察, 及時干預治療, 對孩子今後的視覺發育至關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