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的追趕生長不要盲目

家長們有時候會發現一些小細節, 從中找到一些規律:比如說早產的寶寶總比同齡的寶寶先天不足, 更加的矮小瘦弱, 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瘋長一氣, 趕上同齡的足月寶寶。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追趕生長, 是早產兒的特殊發育的現象, 大多數的早產兒追趕生長都發生在兩歲之間。

如果孩子是早產兒, 或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營養不良、生病或缺乏激素時, 就會逐漸偏離生長發育軌道, 出現生長遲緩。 而一旦這些阻礙生長的因素被祛除, 孩子將以超過相應年齡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長, 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長軌道上。

Advertisiment
這便是“追趕生長”出現的原理。

追趕生長, 有助身心發育

教授說, “追趕生長”對孩子體格和智力發育均非常有益, 比如, 早產寶寶認知發育延遲、學習能力差, 腦癱患病率是正常出生體重的16.2倍。 “追趕生長”中腦的快速發育可彌補這些缺陷。 還有臨床觀察表明, 沒有“追趕生長”的小於胎齡兒成年後導致終身矮小的概率要比普通孩子高7~8倍。

家長誤區

雖然與正常嬰兒相比, 早產兒出生時營養儲備明顯不足, 家長萬萬不能盲目“追肥”, 試圖讓孩子快點“追趕生長”, 以至寶寶出現“追趕性肥胖”。

亂“追肥”, 反惹寶寶肥胖

專家說, 在寶寶的“追趕生長”中, 以科學飲食最為重要, 即按照孩子生長發育規律, 給予相匹配的飲食, 事實上不少家長卻錯誤施愛,

Advertisiment
反幫倒忙。 她在門診中發現, 有些家長過於急於求成, 盼望孩子胖乎乎, 心裡才踏實, 看見自己的孩子因早產或生病瘦瘦小小, 便違反餵養規律, 過度餵養造成過度營養, 孩子胖是胖了, 但常胖得一發不可收拾, 為將來肥胖、糖尿病埋下禍根。

專家解釋道, 寶寶在1歲前處於長脂肪細胞數量的時期, 1歲後處於脂肪細胞長大的時期, 如果寶寶在1歲前就肥胖, 脂肪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多, 等1歲後脂肪細胞變長, 便不可收拾地肥胖了。

過快“追趕”, 為成年糖尿病埋禍根

很多研究發現“追趕生長”過快與一些成年期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症等密切相關。 追趕過快, 就好比營養缺乏使子宮培育出一個對付終生貧困的嬰兒體,

Advertisiment
當這個孩子面臨一個富裕社會, 還沒有學會如何調整自己身體的代謝來適應營養過剩, 導致身體成分中脂肪組織快速增加, 尤其表現為腹部脂肪堆積時, 就會出現成年疾病的高度危險。

其實, 家長只要按孩子的月齡選擇飲食方案就可以了, 這就是最好的餵養, 寶寶自然會奮起直追。 家長們可以通過積極參與醫院舉辦的母嬰俱樂部、科學餵養科普講座, 或者購買書籍, 學習按年齡特徵科學地餵養寶寶。

長不高不在意, 指望“將來”

大多數孩子的追趕生長發生於2歲之內, 但約三成早產兒、病孩不會出現“追趕生長”, 所以, 如果孩子2歲後個子仍然顯著矮於同齡人, 這就得帶去醫院兒科內分泌專科做檢查,

Advertisiment
請醫師評估一下, 看問題出在哪裡, 必要時候要採取生長激素治療, 不然可造成終身矮小。

如果經內分泌評估, 證實孩子“不追趕”的理由出自自身發育, 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提升孩子“追趕生長”的水準。 由於“追趕生長”的時間和幅度受疾病持續時間、程度等影響, 如果治療時間過晚, 生長落後的狀態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變。 所以, 如果家長以為小時候矮小沒關係, 以後能慢慢長高, 孩子將大有可能終生矮小。

專家建議, 家長要加強對早產寶寶的生長監測和合理評估, 可以上書店購買“兒童生長曲線圖”, 自己在家裡定期繪製孩子的生長曲線, 判斷孩子體格增長的情況, 這樣有利於及早發現不良影響因素,

Advertisiment
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 以免耽誤孩子的生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