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硬腫症以皮下脂肪組織硬化、水腫為特徵, 同時伴有體溫不升、反應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統功能損害。 多發於早產兒和足月低體重兒。 患兒過早離開母體, 或先天發育欠佳, 是發生本病的關鍵所在。 一般來說, 體溫愈低, 硬腫也愈嚴重;硬腫面積愈大, 發病日齡愈小, 併發症愈多。 若不及時搶救, 預後不良。
新生兒硬腫症屬中醫“胎寒”、“五硬”的範疇。 典型表現為拒食、不哭、身體發涼, 體溫有時低於35℃, 皮膚硬腫的好發部位為下肢、臀部、面頰, 重者延及全身。
新生兒硬腫症應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治療原則是益氣溫和,
Advertisiment
內治法
(1)當歸6克、丹參9克、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白芍9克、桂枝5克、細辛1.5克水煎服。 重度患兒24小時內用滴管頻頻服盡, 輕度患兒48小時服完。 未愈者照前法再服, 病癒即止。 溫經散寒, 活血通絡。 用於寒凝血澀型, 表現為全身欠溫、四肢發涼, 反應尚可, 哭聲較低, 肌膚硬腫難以捏起, 局限於臀、小腿、臂、面頰等部。
(2)人參、熟附子各6克, 枳實2克。 上藥分別搗碎, 加水250毫升。 文火煎服子, 90分鐘後加入人參、枳實。 調和氣血。 用於陽氣虛衰型, 表現為全身冰冷, 僵臥少動, 反應極差, 氣息微弱。
藥浴法
(1)附子、桂枝各60克, 乾薑、甘草、丹參、赤芍各30克,
Advertisiment
(2)艾葉100克, 加水3000毫升, 水沸後煎10分鐘, 裝入熱水瓶內備用。 每日浸浴2次。 溫經散寒, 用於寒凝血澀證。
(3)將新鮮韭菜200~250克, 加清水2500~3000毫升, 煮沸至韭菜熟而發黃, 並散發出特有的芳香氣味, 即熄火放置, 待其降溫備用。 在26~28℃室溫中將患兒包被解開及衣服脫光, 立即放人備好的40~42℃韭菜水中沐浴。 除患兒頭面部外, 身體其他部位均浸在韭菜水中, 並用煮熟變軟的韭菜給患兒輕輕揉摩皮膚, 尤其是硬腫部位, 著重按摩。 約洗浴5~10分鐘, 水溫下降至37~38℃時即抱起患兒, 擦乾身體用包被包好取暖。 每日1~2次。
熱敷法
(1)生薑、蔥白、淡豆豉各30克, 研細混勻,
Advertisiment
(2)當歸、紅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 丁香9克, 川烏、草烏、乳香、沒藥各7.5克, 肉桂6克。 研末後加入羊毛脂lOo克、凡士林900克, 攪拌成膏。 將油膏均勻塗於紗布上, 加溫後熱敷於患處, 每天換藥1次。 可溫陽祛寒、活血化瘀。
複溫法
複溫是治療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多種。 輕者可放在26~28℃室溫中, 置熱水袋, 使其逐漸複溫。 重者先置26~28cC室溫中, 1小時後置28℃暖箱中, 每l小時提高箱溫1℃, 至30~32℃, 使皮膚溫度達36℃左右。 也可因地制宜, 採用其他各種保暖和複溫方法, 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
撫觸法
對新生兒硬腫症的撫觸, 是在保暖、抗感染、支持與對症治療的基礎上, 由醫護人員或母親用溫暖的雙手,
Advertisiment
預防保健
(1)做好孕婦保健, 儘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 寒冷季節做好新生兒保暖, 調節產房內溫。 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2)注意消毒隔離, 防止交叉感染, 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 睡臥姿勢須勤變換, 嚴防發生併發症。 對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兒, 可用滴管滴奶, 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點滴葡萄糖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