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護理和疾病Q&A

Q:寶貝聰聰媽:周圍很多同齡的同事都生孩子了, 自己也馬上奔三十了, 我十分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 而且我總是相信寶寶的到來要順應天意, 於是在我一再堅持下, 在毫無防備、毫無準備的情況下, 老公讓我懷孕了!儘管我們結婚還不到一年, 儘管房子裝修好也不到一年。 5個月時舟車勞頓地去看展覽, 7個月時還在勞累的工作, 結果是, 我早產了, 生下了一個病危的寶寶, 一個未來不可預知的寶寶。 婆家為了救治寶寶已經傷筋動骨了, 一個原本殷實的家庭, 已經捉襟見肘。 雖然公公婆婆一樣對我很好,

Advertisiment
一樣疼愛寶寶, 雖然老公現在還是一如既往的愛我, 愛我們的寶寶, 可偶爾他也會埋怨我不聽他的話, 這麼早就要孩子, 現在是自己找罪受。 我忘記關燈時, 婆婆也會說現在不比以前了, 要知道節約。 每當這時我都無言以對, 我覺得自己愧對寶寶, 也愧對夫家。 在家裡說話也沒有了底氣。 寶寶將來沒事還好, 要是有事, 我真是一輩子都在家裡抬不起頭來。 現在, 除了盡心盡力地照顧寶寶, 我不知道將以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身邊的親人和周圍的朋友, 以及長大後的寶寶。

A:人淡如菊:從你的文字裡, 我感受到你有一顆包容而柔軟的心, 我猜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是位相對內秀的、比較謙讓的、善於為別人考慮的、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的人。

Advertisiment
以至於一遇到什麼事情, 無論是什麼原因, 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 是嗎?其實, 你提到的壓力是每個人都有的。 《減壓》的作者凱洛塗金頓在書中表達了一種觀點:壓力對人的傷害來源於人們對壓力不恰當的心身反應。 從壓力可以維持生命形式和保持人的警覺和合適的行為模式來看, 適度的壓力也是有益的。 對我們早產兒媽媽來說, 適度的、覺察的壓力可以化為更好地照顧寶寶的動力。 所以, 壓力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 同樣, 換一個角度來陳述你的故事, 也會使你有不同的感受。

Q:顏菲媽:有時我真的不想面對了, 懷孕多次無果, 努力保胎卻早產生下了一個可能腦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加上丈夫的出軌冷漠及無盡的埋怨, 我真的快崩潰了, 真的想一死了之!醫生說, 如果聽力神經發育了的話, 寶寶還可以借助助聽器來聽聲音。 可如果根本沒有發育, 一生就要靠手語來過生活。 我很擔心明天聽到醫生講出最壞的結果。 因為寶寶患有很多疾病。 先心, 齶裂, 眼底發育不良, 還不排除腦癱可能。 所以肯定影響各個器官的發育。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結果。 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A:人淡如菊:看到顏菲媽雖然簡短的幾句話, 卻句句透著沉重。 讓我的心也感覺到痛楚, 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被割斷臍帶的那一刻起, 就註定要在創傷中前行。 如果查一下詞典, 以傷組成的詞多得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

Advertisiment
這些大大小小的創傷就像我們的人生長河中的暗礁, 當我們駕駛著我們的人生之船航行時, 讓我們的人生也隨之起伏跌宕, 你的處境讓我想起自己也曾遭遇過的、那種頻繁觸礁後瀕臨絕境的感覺, 那時的我感覺上天不公, 也曾痛苦、抑鬱、無力和絕望, 但等我走過這段心路, 回頭去總結那些當時看起來難以逾越的的暗礁時, 卻發現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能體現自己生命潛力和光彩的時候, 很像是貝殼要被迫用自己看似柔弱的軟肉去磨礪沙子, 最後形成的是珍珠。 我想, 有時遇到問題並不可怕, 關鍵是你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建議你也可以尋求當地正規心理諮詢機構的幫助, 或許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Advertisiment

Q:豆丁牽著小豆丁:很多早產家長在孩子突然早產後存在恐慌心理, 特別是孩子爸爸, 很多早產兒的爸爸第一時間選擇放棄, 怎麼能更好地調整心態呢?

A:人淡如菊:豆丁牽著小豆丁所提到的問題很有代表性, 這在我接觸的早產兒媽媽中, 也是很具有普遍性的問題。 以往的諮詢中給我一個很明顯的感受, 一個的早產兒媽媽, 首先遇到的難關往往不是孩子的餵養, 而是自己心理的調適。 而與她們交談中, 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是崩潰。 交流中, 我感受著她們為孩子付出的艱辛, 她們的患得患失, 她們的悲歡, 心中幾多酸楚, 幾多感慨。 因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又各有特點, 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