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護理的三大注意事項

早產兒因特殊原因提前娩出母體, 對於早產兒的護理非常講究, 除了醫院必要的早期監護之外, 早產兒居家護理、餵養護理也很關鍵。

早產兒分娩時的注意事項

早產兒出生時必須注意保暖, 處理時動作要輕巧而迅速。 受涼常會造成不可挽救的併發症, 產房溫度必須保持25℃左右。 為了預防窒息, 產程中最好不用對胎兒呼吸中樞有影響的麻醉、鎮靜藥。 胎頭娩出時, 先將胎兒口、鼻腔內的粘液擠出。 未清除乾淨者, 可在胎全部娩出時用消毒吸管吸清, 必要時用氣管內插管。 口內勿用紗布揩, 以免擦傷粘膜促成感染。

Advertisiment
有呼吸困難或青紫者及時給氧。 待斷臍完畢, 用消毒植物油紗布輕輕揩去頸下、腋下、腹股溝等皺褶處過多的胎脂, 然後裹以布類。 用0.25%氯黴素或0.5%新黴素眼藥水滴眼, 預防結膜炎。 處理就緒後, 儘快轉入已調節好溫度的早產兒暖箱內。

早產兒護理方法 三大注意

初生的早產兒入室後應先安靜4小時, 頭側向一邊, 使口內粘液向外流, 以後每2~3小時輕換體位1次。 每4小時測體溫1次, 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 如已穩定在36~37℃間3次以上, 可改為每日上午時及下午時各測1次。 若體溫高於37℃或低於36℃, 仍需每4小時測1次。

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難或青紫、情況欠佳者為限, 勿以氧吸入當作常規。 一般給氧數小時後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時便可停止。

Advertisiment
如體重奪1000g以下的早產兒, 可持續1晝夜。 持續給氧最好不超過3天。 禁忌放氧過事、濃度過高, 時間過長, 以免損傷嬰兒的眼及肺。 哺喂時容易發紺的嬰兒, 可于哺喂前後給予數分鐘氧吸入。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癒合後才予沐浴。 在不沐浴時, 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 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 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 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 以保護皮膚。

護理中著重做好下列三點:

1、保暖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困難, 因此護理中對溫、濕度的要求就顯得很重要。

早產鍺衣著以輕柔軟暖、簡便易穿為宜, 尿布也要柔軟容易吸水為佳, 所有衣著宜用帶系結, 忌用別針和鈕扣。 睡暖箱者, 除測體重外,

Advertisiment
護理工作儘量在暖內進行, 操作時應邊門內進入, 非萬不得已才打開箱蓋, 以免箱內溫度波動過大。

凡體重增達2, 000g左右或以上, 一般情況良好, 室溫維持在24℃時, 在不加熱的暖箱內保持正常體溫, 和每3小時用奶瓶餵奶一次吮吸良好, 體重繼續上升者, 可出暖箱。

2、由於早產兒生長發育較快, 正確的餵養比足月兒更重要。 生後開始餵養時間:一般早產兒可於生後2~4小時開始喂糖水, 試喂1~2次無嘔吐者, 6~8小時後再改餵奶液。 曾發生過青紫、呼吸困難、體重過低或用手術產出者, 可用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60ml/kg/d, 或應用全靜脈和部份高營養液, 情況好轉後才改口服。

餵奶間隔時間:可根據不同體重安排, 1000g以下每小時喂1次, 1001~1500g者1.5小時1次, 1, 501~2, 000g者2小時1次,

Advertisiment
2001~2500g者每3小時1次。 夜間均可適當延長。 如遇到攝入量不足, 一般情況欠佳, 吮吸力差, 胃納欠佳易吐的嬰兒, 白天晚間均以少量多次為宜。

餵奶方法:按早產兒具體情況而定。

1、直接哺喂母奶:出生體重較大已有吮吸能力的可試用此法。

2、奶瓶餵養:也只能用於體重較大的並已有吮吸力的早產兒。 用小號奶瓶, 奶液不易轉冷。 橡皮乳☆禁☆頭要軟, 開孔2~3個, 大小以倒置時奶液適能滴出為度。 流奶過快, 來不及吞咽, 易致窒息;流奶過慢, 吮吸費力, 易使疲倦而拒食。

3、胃管餵養:適用於吮吸吞咽能力不全, 體重較低的早產兒。 插時不宜過急, 先用鑷子將胃管插入1~2cm後, 再插入1~2cm。 一般通過上鼻甲後即無多大阻力, 插好後檢查咽喉是否見該管直線往下;再將體外端管口置入溫開水中查看有無氣泡,

Advertisiment
該氣泡是否與呼吸有關;若無關, 再試注2ml溫開水入管內。 用上述三步即可檢查鼻胃管是否插入胃中。 胃管體外段末端引至暖箱外面套接於20或30ml注射器外管, 掛於奶架上, 即可灌奶。 胃管內空氣向上排除後, 奶液便可自動漸漸流入。 每次流奶完畢, 再倒2~3ml溫開水, 沖洗管腔。

孕周小於32周, 體重小於1, 500g者, 輸入各種和人奶近似的氨基酸和脂類、10%葡萄糖、各種維生素和電解質, 65~100ml/kg/d, 最多勿超過3天。 對於消化道畸形手術後暫時不能餵養或嚴重的呼吸系疾病, 低體重兒等攝入量不足者, 也可採用消化道外頸靜脈補充營養。

喂哺早產兒以母乳最為相宜, 應儘量鼓勵產婦維持母奶。 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 也可考慮用早產兒配方奶人工餵養。早產兒對糖的消化吸收最好,其次為蛋白質,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差。因此以半脫脂奶較為理想。

3、防止感染早產兒室應該有空氣調節設備,保持恒溫、恒濕和空氣新鮮。

初生後應側向右睡,以防嘔吐物吸入。平時經常調換臥位,以助肺部迴圈和防止肺炎。一般可在餵奶後側向右,換尿布後側向左,用奶瓶餵奶時最好左手托起頭、背或抱喂。喂後輕拍背部使喛氣後再側臥。易吐的可取半坐臥式片刻,以免奶液吸入呼吸道或嘔吐後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一旦發現有感染,患兒即應隔離。

也可考慮用早產兒配方奶人工餵養。早產兒對糖的消化吸收最好,其次為蛋白質,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差。因此以半脫脂奶較為理想。

3、防止感染早產兒室應該有空氣調節設備,保持恒溫、恒濕和空氣新鮮。

初生後應側向右睡,以防嘔吐物吸入。平時經常調換臥位,以助肺部迴圈和防止肺炎。一般可在餵奶後側向右,換尿布後側向左,用奶瓶餵奶時最好左手托起頭、背或抱喂。喂後輕拍背部使喛氣後再側臥。易吐的可取半坐臥式片刻,以免奶液吸入呼吸道或嘔吐後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一旦發現有感染,患兒即應隔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