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都怕打針嗎


早產寶寶從生下來開始就註定要受更多的痛苦, 比如打針, 媽媽會發現早產寶寶似乎更害怕打針, 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早產寶寶為什麼更害怕打針

原因一:打針太多了。 由於是不足月出生, 早產寶寶的身體機能與足月寶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ta一出生便會常面臨諸多治療性的刺激, 例如如打針、抽血或吸痰等的操作。 這些治療帶給早產寶寶的痛處是深刻的, 很多時候會伴隨著童年, 甚至走過終生。 這就好比“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以至於他們長大後對於一點點的疼痛都會更怕。

原因二:觸覺神經更敏感 早產兒的皮下脂肪比順產兒的薄許多使得他們的觸覺神經更加的敏感,

Advertisiment
這也容易產生條件反射, 加劇了害怕疼痛的感覺。

原因三:身體活力不足 大家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在十分寒冷的天氣裡, 若身體遇到碰撞會比其它時候感到痛很多的。 早產兒身體虛弱, 火力不足, 血液迴圈欠佳也可能加重了出生後的痛感。

如何緩解打針帶給寶寶的疼痛感?

“便利蜷曲”:這是指當嬰兒側臥、仰臥或俯臥時, 四肢中線屈曲位元且呈放鬆狀態的一種舒適體位元。 屈曲體位元可同時對本體感覺、溫度和觸覺系統給予柔和的刺激, 是一種有效的疼痛干預方法。

鳥巢護理:使用繈褓或棉布做成的被子包裹早產兒,

Advertisiment
使其提高安全感, 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 從而使疼痛減輕。

袋鼠式護理:指早產兒的爸爸或媽媽, 以類似袋鼠、無尾熊等有袋動物照顧幼兒的方式, 將早產兒直立式地貼在父母親的胸口, 提供他們所需的溫暖及安全感。

撫觸與音樂:通過撫觸, 可刺激新生兒前庭、運動感覺系統, 調節行為狀態, 減少應激行為, 使新生兒產生愉悅的情緒, 從而使疼痛緩解。 同時, 對有疼痛反應的患兒給予聽輕柔的音樂, 患兒的疼痛反應可明顯的降低。

早產兒打針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應該做的是協助好醫院的醫務人員對注射前藥品的檢查, 確保無誤。

第二步:如藥品在使用前應做皮試測驗, 觀察寶寶是否過敏, 如過敏則立即採取不就措施。

Advertisiment

第三步:在注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 先將寶寶固定好, 不要讓其掙扎亂動, 以免弄斷針頭。

第四步:在打針之後, 儘量不要立即離開, 觀察一會後無不適後在離開。

第五步:在寶寶注射的部位, 應及時的用溫水熱敷一會, 這樣為了防止打針的部位出血硬塊。

做好護理讓早產寶寶“追上”足月兒

所以, 早產寶寶在0至1歲之內必須加強營養, 積極防病, 細心耐心地護理如下:

1)保溫。 室溫在24℃~26℃, 濕度在55%~65%, 室內放一個可蒸發的水盆, 空氣乾淨清新。 衣被要求軟、暖、輕, 在小包被外兩側放熱水袋, 對早產兒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移動。 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 保持體溫恒定在36℃~37℃。 當早產兒有青紫或奶後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 另外, 早產兒的體位取平臥位, 不用枕頭。

Advertisiment

2)各種維生素的補充。 由於早產兒生長快, 又儲備不足, 維生素A、B、C、E、K、鈣、鎂、鋅、銅、鐵等也都應分別在生後一周至兩周開始補充, 最好有母乳, 初乳中各種人體必需的元素, 蛋白質、脂肪酸、抗體的含量都高, 正好適合快速生長的早產兒所需用。 如母乳不足, 則採用早產兒乳粉。

3)預防感染。 早產兒室避免或不讓閒雜人員入內。 接觸早產兒前任何人(母親和醫護人員)須洗淨手。 接觸孩子時, 大人的手應是暖和的, 不要隨意親吻、觸摸。 早產兒的用品要消毒、要乾淨, 桌面床面保持整潔。 母親或陪人感冒要戴口罩, 如腹瀉則務必勤洗手, 或調換人員進行護理。

還有, 如果能力許可, 父母在早產兒一歲以內時, 最好能每一個月到醫院兒科保健門診去檢查一次,

Advertisiment
兩歲以後可以兩到三個月去檢查一次, 以得到兒科醫生的指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