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問題多

早產的發生率約占所有懷孕的5%~15%, 但卻占新生兒死亡的80%!一般而言, 出生時體重越低的早產兒, 面臨的問題就會越多, 死亡比例也越高。 除了死亡的威脅外, 伴隨早產而來的各種急性、慢性問題, 常使整個家庭窮於應付。

面對這樣常見而影響深遠的問題, 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儘量降低早產的發生, 值得大家深思。 其實早產兒在剛出生的時候, 並不是不正常, 只是因為許多器官或生理功能都未成熟, 故有不安的風險。

以下是早產兒常見的問題:

1 呼吸暫停

尤其是極低體重嬰兒, 很容易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

Advertisiment
跟血壓、感染、水與電解質平衡及營養狀況等都有關係。

2 黃疸

若嬰兒血中黃疸測量的指數超過20, 這些黃疸色素可能進入腦部, 沉積在腦部的神經核, 造成永久傷害。 但若是黃疸指數並不太高, 則對嬰兒沒有害處, 反而是一種抗氧化劑。

3 壞死性腸炎

原因並不是很清楚, 像缺氧、缺血、感染、放置臍動靜脈插管與餵食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一旦發生, 其死亡率與後遺症發生的幾率相當高。

4 顱內出血

這是早產兒最可怕的病, 極低體重嬰兒更易發生。 引起顱內出血的原因包括早產兒支援基底膜組織脆弱、微血管未發育成熟與缺氧等。

5 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仍未發展, 也不成熟, 很容易受到傷害, 若到了視網膜剝離階段,

Advertisiment
視力將會受損, 甚至完全失明。 其主要原因包括早產、缺氧、過高的血內氧氣分壓、感染、酸中毒與組織傷害之後產生的自由離子等。 病變輕微的, 可以自行痊癒;中等嚴重度的, 只要把握治療機會, 效果也很好。

6 慢性肺病

早產兒需要較長的時間使用呼吸器和氧氣, 而且肺部病變需要很長的恢復時間, 照顧十分困難。 造成的原因大多是嬰兒的病情嚴重, 需使用高壓、高氧濃度使肺泡損壞所致。

更有資料顯示, 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 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如高黃疸血症、敗血症、呼吸道疾病、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的傷害及腦性麻痹等, 不但給孩子造成一生的陰影,

Advertisiment
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