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小兒外科的常見病, 多數在2-3個月時發現, 也有遲至l-2歲才發現的, 以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發病率高。 腹股溝斜疝主要是由於部分嬰兒睾丸下降到陰囊的那條通路上的腹壁肌肉發育尚不完整, 因此當孩子哭鬧活動或憋氣用力造成腹腔內壓力增高時, 肚子裡的腸子等就會通過這一途徑向外跑, 在腹股溝區或陰囊內形成一個鼓起的腫物, 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 並讓患兒平臥, 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 腫物則可通過原路返納到肚子裡去, 這時腫物就消失了。
Advertisiment
早產寶寶容易有“疝”
此外, 嬰幼兒常見的還有位於肚臍眼上的“臍疝”, 原因是因為臍環發育尚不完整, 發病的情形和斜疝差不多, 不過嵌頓的發生率要低些。
與成人疝不同的是, 由於嬰兒腹肌可隨身體的生長逐漸強壯, 疝氣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因此斜疝在1歲以內,
Advertisiment
如果超過這一歲齡, 疝氣較大或沒有變小消失的趨勢, 那多半就要通過手術解決問題了。 儘量選擇患兒營養狀況較好的情況下進行擇期手術, 手術也較成人疝氣簡單, 不需要應用補片等材料, 以後隨著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很少有復發的。
早產兒吃奶少吃多餐 早產兒營養及餵養標準 早產兒健康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