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寶寶對環境有哪些要求


早產寶寶因為出生較早, 因此相對于足月兒來說, 更需要精心的呵護。 尤其是在環境方面, 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不能讓一些不好的環境因素影響早產寶寶的身體健康。

早產兒出院 居家環境如何安排?

早產寶寶回家後, 由於體弱、免疫力低, 居室要空氣新鮮, 注意通風, 但不要有穿堂風。 室溫適宜(冬季24-25℃, 夏季27-28℃), 濕度50%-60%。 儘量減少外人來訪, 家人如有感冒症狀要避免接觸孩子, 媽媽感冒時, 餵奶要戴口罩。

接觸寶寶前和換尿布後一定要洗手。 注意奶瓶清潔和消毒, 媽媽哺乳時先將乳☆禁☆房清潔再餵奶。

早產寶寶的皮膚很嬌嫩,

Advertisiment
要勤換尿布或尿不濕, 大小便後用清水沖洗, 少用濕紙巾, 保持臀部皮膚乾燥, 預防尿布疹。 經常洗澡, 不需每天使用浴液或洗髮水。 在臍帶未脫落之前, 每天2次用酒精消毒臍帶殘端, 保持乾燥。

寶寶的衣物用全棉製品, 經常清洗更換, 被褥經常曬曬, 注意衛生。 寶寶的衣被厚薄要適宜, 不要過分捂的太熱, 以手腳暖和而頭頸部沒有汗為准。 在家裡不要用包被將寶寶包裹的緊緊的, 應該允許寶寶穿好衣褲, 方便四肢活動。

呵護好早產寶寶加強環境管理

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

由於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產熱不足, 散熱增加, 導致早產兒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

Advertisiment
適中的環境溫度能使早產兒維持理想的體溫, 早產兒室的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4℃~26℃, 相對濕度在55%~65%, 並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 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早產兒的中性溫度(是指能保持早產兒正常體溫, 而新陳代謝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種最適宜的環境溫度)一般在32℃~36℃之間, 體重越輕者, 周圍環境應越接近早產兒體溫。 因此, 早產兒往往需要置於暖箱中保暖, 體重1001~1500g者, 箱溫應在32℃~34℃;體重〈1000g者, 箱溫應在34℃~36℃。

減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對早產兒正在發育中的大腦有很多副作用, 可引起呼吸暫停, 心動過緩, 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急劇波動, 還可帶來長期的後遺症, 如聽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 國外調查資料顯示, 在NICU中聲音的水準在50~90分貝,

Advertisiment
最高可達120分貝, 遠遠超過1994年美國環保署(EPA)推薦的白天45分貝, 晚上35分貝的指數。 因此, 護理人員應盡力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如說話輕柔, 尤其在靠近早產兒時要降低音量, 最好不在早產兒暖箱或床旁說話;走動輕柔、避免穿響底鞋;監護儀及電話聲音設定於最小音量, 及時回應監護儀的報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門, 避免敲擊暖箱等。

減少光線的刺激

光線對早產兒腦部發育有很大影響, 光線刺激可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增高, 生長發育緩慢, 持續性照明能致早產兒生物鐘節律變化和睡眠剝奪。 然而, 大多數新生兒病房都採用持續的、高強度螢光照明。 因此, 必須採取措施, 減少光線對早產兒的刺激,

Advertisiment
如拉上窗簾以避免太陽光照射, 降低室內光線, 暖箱上使用遮光罩, 營造一個類似子宮內的幽暗環境。 24小時內至少應保證1小時的昏暗照明, 以保證寶寶的睡眠。

護理早產兒, 更需媽媽的耐心

媽媽要關注每個細節, 這對護理好早產兒大有裨益。

1、嬰兒床上用品及室內傢俱的顏色都不宜太過鮮豔、明亮, 以免對早產兒產生過分刺激。

2、如果早產兒能吮吸, 就讓他吸奶嘴, 這樣可以協助他發展口腔活動技能, 而且可以給他一定的安全感。

3、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留心孩子的特殊要求, 一般的規律不一定完全適合他的需要, 必須細心留意, “聽他指揮”, 千萬別強迫他。

4、當早產兒體溫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採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後仍沒有效果者,

Advertisiment
應該及時去醫院救治。

5、當早產兒出現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吃奶驟減、臉色蠟黃、哭聲很弱、突然腹脹、發生痙攣、抽搐及時救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