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白孩子對愛的感受

同一件事情, 不同的表達, 能讓對方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的人不快樂, 心裡鬱悶, 卻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有的人覺得自己講話口氣還好, 但是不明白為什麼讓聽者難過或生氣。 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受了委屈, 為何還被痛駡責備。 而有的人一句話不說, 反而會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

這些描述也許淩亂, 但卻可代表有一陣子我們一家人的不同感受。 你看, 即使親如家人, 也不見得都是正面的、愉快的感受。

有一段時間, 我為先生不瞭解自己的感受而苦悶生氣, 先生也無辜, 也很想來安慰我, 但他卻說:“可不可以告訴我,

Advertisiment
為什麼這樣你也會生氣?”後來, 我就真的不生氣了。 何必要和一個完全不能領悟自己為何生氣的人計較呢?

人與人相處, “感受”十分重要, 在言談舉止上如何讓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關心。 因為, 也許自己的幾句話, 或一個動作, 就能讓對方和自己的心情都如彩虹般絢麗。

例如, 最近我常常覺得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因為漸漸能夠感受到孩子對我回饋的愛, 這種感覺十分美妙, 想起來忍不住令人想笑, 讓我不禁想告訴其他認識或不認識的所有人。

有一次, 兒子手裡拿了一顆十分漂亮的橘子, 我也未留意, 心想這是兒子準備當點心的水果。 沒想到, 兒子剝好橘子後, 卻遞給我, 我覺得很奇怪, 以為他不想吃了, “你怎麼不吃了?”想不到,

Advertisiment
一向比較含蓄的兒子卻說出一句貼心的話:“因為我想給你吃。 ”

感受到兒子的愛心, 想到平常對他的愛能得到回饋, 而且平時耳提面命教他的“要設身處地去想別人的感受”有了成果, 我真是既感動又高興, 不禁有感而發:“不錯!真沒有白疼你, 兒子!”唉!父母真是全世界最容易滿足的人, 只要兒女表現出一點愛心, 就會高興得忘乎所以。

但我當然知道, 他自己其實也很想要吃這個橘子, 願意慷慨讓出來, 正是表明他對我的愛與善意, 而我當然也要予以對等回應。 如果我毫不遲疑地就將他也喜愛的橘子大口吃光, 那就太不上道了。 我接過橘子, 取出兩瓣, 再將其他的還給他, “我這樣就夠了, 謝謝。 ”善意必須以同樣的善意回應。

Advertisiment
當對方表現好意的時候, 我們回饋的不只是對方的心理, 還有他的感受。

兒子善解人意, 是個蠻溫暖的孩子。 每次吃東西前, 他一定會記得先問我一聲:“媽媽要不要吃?”一般我再愛都不會奪他所愛, 因為我知道他很寶貝他的零食及飲料, 視為一種享受, 如果他手上東西不少, 我會吃一些, 如果剩下不多, 將心比心, 我大部分時候會說:“我不吃, 謝謝!”我的婉拒, 兒子似乎也可以感受到“不是不愛吃, 是留給你吃”的心情。 但先生似乎就無法體會這種細膩的感情, 偶爾還會和兒子搶東西吃, 或是吃起來一掃而光, 到最後兒子就不太願意請爸爸吃東西, 不然就是有一點保留。

在對兒女的教育當中, 有沒有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很重要。

Advertisiment
“愛的感受”就像在兒女心中設下一道溫柔的底線, 讓親子關係運作順暢, 因為他們會知道, 父母所做的一些事情, 雖然並一定能夠馬上全盤接受, 但說到底也是基於善意。 有了愛, 一切好談。

女兒長大後, 脾氣越見火暴, 母女之間常常會口角, 但我們的感情還是很好。 因為我知道, 對她這種個性, 如果強勢壓到底, 到最後不是她人格扭曲, 就是母女交惡。 既然我拿她沒轍, 只好採取柔性攻勢, 溫柔以對, 希望能夠也能夠影響她溫柔回應。 比如說:我知道女兒沒有生活費了, 還沒開口就先給她, 感覺是不一樣的。 但女兒喝飲料卻從來不問我, 自己就喝了。 當然我忍不住說了她:“不管是你媽媽, 或是長輩, 或是你的朋友, 你要吃東西,

Advertisiment
應該要先問對方, 這是基本的禮貌。 “我常常講, 但她好像有聽沒有懂, 我只好不厭其煩地說。

記得有一年, 正是她高三畢業前一段時期。 我當時正在舉辦瓦楞紙的創作展覽, 準備製作展覽的作品, 很需要她提供協助。 因為她的創意及創作能量十分驚人, 連我也自歎弗如。 因此, 早在很早以前, 我就開始請她協助製作數件參展的作品。

眼看展覽的時間越來越近, 我焦急得如熱鍋裡的螞蟻。 在她空出時間答應幫忙的下午, 她來到工作室, 見到我幫她準備的飲料、點心, 拿起就吃, 邊吃還邊拿起她的筆記, 寫個不停, 看她認真的樣子, 我捨不得打擾, 但我知道錯過了叫她的時間, 結果我等了又等, 她依然寫個沒完, 遲遲沒有停手的跡象。 而我一直在等著她良心發現,到了傍晚,她終於停下手,站起來,兩手一攤,說:“好了!要我做什麼?”

人的心情變化很快,隨著時間飛快流逝,我從望穿秋水的期盼情緒,慢慢過渡到有一點失望與生氣,而生氣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等到她終於把手邊的事情放下時,我已經火冒三丈了。

當女兒攤著手問我“好了!要我做什麼?”時,因為等太久而火大的我不但未欣然接受,反而嗆聲回去:“不用做了,你回去!”

女兒大概不是十分清楚我為何會發火,但早期的鬥嘴經驗也不容她不回應,一來一去,大家火氣漸升,我也順應她的論調,拋出我的回擊,“你要我陪你買鞋,我如果不想買,是不是也可以不買?\"她的回應當然也在情理之中:“不買就算了!”兩人遂於一言不合後一拍兩散。

本來女生間相互鬥嘴賭氣也很平常,但我第二天想到,她要求買新鞋子是為了參加畢業典禮。萬一她因為我沒有陪她去買鞋,穿了一雙顏色“與眾不同”的鞋子參加畢業典禮。即使當場沒有怪我,但我想日後難保她不會生出怨恨之心,在心裡怪媽媽“為什麼媽媽這麼殘忍”,以後又如何對待家人,甚至可能因此放棄了和媽媽的溝通交流,那就不妙了。

我想起在幼稚教育當中,如果一個小嬰兒哭了半天(刺激)都得不到回應,長期累積之下,嬰兒就不會哭了,他的心理一旦受到創傷,就會影響其日後的能力與人際關係發展。曾經有學者做過研究,孤兒院裡的小嬰兒因為看護的人手不足,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而且,雖然有很多父母採取嚴格的管教態度,說到做到,絕不寬怠,堅持讓不聽話的孩子學到教訓。我就遇過孩子不聽話自己就轉身而去的父母。雖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很方便、很好教,但孩子長大後,也會學習這種管教的方式,變得比較無情、對人較刻薄。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冷顫。堅持是好的,但愛一定不能缺少。

對於兒女無心的錯誤,我一向不願去處罰或去追究,像兒子上次弄丟手機,我看到他難過的樣子,心想算了,何必埋怨他呢?他已經得到教訓了。他道歉,我還安慰他哪!

我的女兒又不是孤兒,我更不敢想像,也不願她變成冷酷、無情的樣子,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母女之間的愛,如果愛不在了,其他又有什麼重要,尤其還要加上女兒人格偏差的可能性,就算要放下身段,委屈一下自己的意志,又有什麼關係?

這一次,我大可以不理她,諒她也不敢有所要求,因為她知道我還在生她的氣。但我還是打電話給她了,約好時間,開車去接她,她有一點不好意思,我於是趁機對她說:“今天我不打電話給你,不幫你買鞋子,你也不會怪我,但是,你明天沒有鞋子穿,而且是你的畢業典禮,你的心裡一定不舒服,你可能會難過,可能會落寞,接下來可能就會開始有一點抱怨、生氣,到最後心理不平,失望、埋怨,對我這個媽會開始產生怨恨、不信任,最後放棄,不理了……”

我也告訴她,我為什麼要告訴她這些。因為我昨天也經歷了同樣的情緒變化。“如果你和同學相處,沒有去感受某些東西,到最後那種複雜的情緒出來,大部分同學就做不成了,這是一種情緒感受。”我又開始苦口婆心,“女兒!你昨天讓我經歷這種難過,我不願意用這種方式對你,在你的情緒正好產生變化之前就打電話給你,我希望你明白,儘量不要讓一個人處在絕望的地步,那是非常不舒服的,如果是朋友會決裂,母女會惡言相對,想想別人的感受是什麼?”

我相信,有一天她會感謝我對她講的一番話。

買完鞋子回家,女兒也幫了我的忙,完成了我的委託,沒花多少工夫,就完成了作為參展的創作。

愛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而我一直在等著她良心發現,到了傍晚,她終於停下手,站起來,兩手一攤,說:“好了!要我做什麼?”

人的心情變化很快,隨著時間飛快流逝,我從望穿秋水的期盼情緒,慢慢過渡到有一點失望與生氣,而生氣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等到她終於把手邊的事情放下時,我已經火冒三丈了。

當女兒攤著手問我“好了!要我做什麼?”時,因為等太久而火大的我不但未欣然接受,反而嗆聲回去:“不用做了,你回去!”

女兒大概不是十分清楚我為何會發火,但早期的鬥嘴經驗也不容她不回應,一來一去,大家火氣漸升,我也順應她的論調,拋出我的回擊,“你要我陪你買鞋,我如果不想買,是不是也可以不買?\"她的回應當然也在情理之中:“不買就算了!”兩人遂於一言不合後一拍兩散。

本來女生間相互鬥嘴賭氣也很平常,但我第二天想到,她要求買新鞋子是為了參加畢業典禮。萬一她因為我沒有陪她去買鞋,穿了一雙顏色“與眾不同”的鞋子參加畢業典禮。即使當場沒有怪我,但我想日後難保她不會生出怨恨之心,在心裡怪媽媽“為什麼媽媽這麼殘忍”,以後又如何對待家人,甚至可能因此放棄了和媽媽的溝通交流,那就不妙了。

我想起在幼稚教育當中,如果一個小嬰兒哭了半天(刺激)都得不到回應,長期累積之下,嬰兒就不會哭了,他的心理一旦受到創傷,就會影響其日後的能力與人際關係發展。曾經有學者做過研究,孤兒院裡的小嬰兒因為看護的人手不足,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而且,雖然有很多父母採取嚴格的管教態度,說到做到,絕不寬怠,堅持讓不聽話的孩子學到教訓。我就遇過孩子不聽話自己就轉身而去的父母。雖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很方便、很好教,但孩子長大後,也會學習這種管教的方式,變得比較無情、對人較刻薄。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冷顫。堅持是好的,但愛一定不能缺少。

對於兒女無心的錯誤,我一向不願去處罰或去追究,像兒子上次弄丟手機,我看到他難過的樣子,心想算了,何必埋怨他呢?他已經得到教訓了。他道歉,我還安慰他哪!

我的女兒又不是孤兒,我更不敢想像,也不願她變成冷酷、無情的樣子,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母女之間的愛,如果愛不在了,其他又有什麼重要,尤其還要加上女兒人格偏差的可能性,就算要放下身段,委屈一下自己的意志,又有什麼關係?

這一次,我大可以不理她,諒她也不敢有所要求,因為她知道我還在生她的氣。但我還是打電話給她了,約好時間,開車去接她,她有一點不好意思,我於是趁機對她說:“今天我不打電話給你,不幫你買鞋子,你也不會怪我,但是,你明天沒有鞋子穿,而且是你的畢業典禮,你的心裡一定不舒服,你可能會難過,可能會落寞,接下來可能就會開始有一點抱怨、生氣,到最後心理不平,失望、埋怨,對我這個媽會開始產生怨恨、不信任,最後放棄,不理了……”

我也告訴她,我為什麼要告訴她這些。因為我昨天也經歷了同樣的情緒變化。“如果你和同學相處,沒有去感受某些東西,到最後那種複雜的情緒出來,大部分同學就做不成了,這是一種情緒感受。”我又開始苦口婆心,“女兒!你昨天讓我經歷這種難過,我不願意用這種方式對你,在你的情緒正好產生變化之前就打電話給你,我希望你明白,儘量不要讓一個人處在絕望的地步,那是非常不舒服的,如果是朋友會決裂,母女會惡言相對,想想別人的感受是什麼?”

我相信,有一天她會感謝我對她講的一番話。

買完鞋子回家,女兒也幫了我的忙,完成了我的委託,沒花多少工夫,就完成了作為參展的創作。

愛的感受真的很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