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天如何給寶寶去濕氣


雖然春天的溫度在不時的上升, 可雨水也是接踵而至, 所以寶寶就會出現濕氣過重的情況, 如果不能及時將寶寶體內的濕氣去除, 那麼就容易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春天寶寶濕氣怎麼來的?

所謂濕, 即通常所說的水濕, 又有外濕和內濕之分。 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 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 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 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 吃過多油膩、甜食, 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

Advertisiment
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 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持續的陰雨天, 是各種黴菌、蟎蟲等微生物繁殖最為猖獗的時期, 一些氣虛多痰的人就更容易引發哮喘疾病。 春天濕氣加重, 是寶寶患病的多發季節。

寶寶發病的病種大多以呼吸道感染為主, 包括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腹痛、吐瀉等。 此外寶寶不節制食用水果, 吃了容易黴變的食物或不講究合理營養搭配, 這些都是導致寶寶“濕症”病的主要原因。

寶寶體內濕氣自檢4大招

第一招:起床時看寶寶精神狀態。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看到寶寶特別疲勞, 睡不醒, 打不起精神來, 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 渾身不清爽, 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是體內有濕了。

Advertisiment

第二招:看寶寶舌苔顏色。 “舌為心之苗, 又為脾之外候”, 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狀況的。 平時在幫寶寶清潔口腔時可以注意觀察寶寶的舌頭, 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 舌面有一層舌苔, 薄白而清靜, 幹濕適中, 不滑不燥。 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 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 看起來滑而濕潤, 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 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 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第三招:寶寶的食欲下降, 胃口不好。 從中醫角度來說, 春天濕氣重導致脾胃退行, 因此, 人都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寶寶如果不願意進食,

Advertisiment
則說明很可能是濕氣了。

第四招:入廁時看大便。 寶寶入廁後, 可以觀察一下大便。 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 一箱水還沖不淨。 不方便觀察馬桶的, 也可以觀察手紙, 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 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 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另外,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 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 體內有濕的情況下, 大便的顏色發青, 溏軟不成形, 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時間長了, 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 則百病叢生。

祛寶寶濕氣 多吃健脾食物

要讓寶寶濕氣下去, 才會寶胃口好起來, 那麼就需要在飲食上得多下工夫。 首先, 那些不利於消化的東西儘量不要給寶寶吃,

Advertisiment
比如冷飲、油炸食品、不易消化的糯米等。

濕氣對脾的損傷會比較大, 所以, 如果孩子最近胃口不好, 專家建議濕氣重的寶寶多吃一些適合的健脾食物。 米仁有健脾的功能, 蓮子具有補脾和寧心安神的功能, 紅棗具有健脾益胃的功能, 這三種都是常見的食材, 也比較容易做。 可以單獨燉爛了給寶寶吃, 也可以一起煮成粥給寶寶吃, 都能起到很好的健脾作用。 另外, 針對寶寶濕氣重的情況專家還推薦了山藥燉排骨這道菜, 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作用, 而且燉好以後, 聞起來香香的, 山藥又很香糯, 很適合給寶寶吃。

春天寶寶祛“濕”飲食食譜推薦

1、薏米粥

組成:薏米30克, 澱粉、砂糖、桂花各少許。

Advertisiment

做法:常法煮粥, 米爛熟時加入澱粉、砂糖、桂花, 即可食用。

食譜2、冬瓜粥

組成:粳米30克, 冬瓜150克。

做法:將冬瓜切成小塊, 與米同煮粥, 粥熟即可食用。

食譜3、荷葉粥

組成:粳米30克, 荷葉1張, 食糖少許。

做法:粳米常法煮粥, 待粥熟時, 取鮮荷葉, 洗淨, 覆蓋粥上, 再微煮少頃, 揭去荷葉, 粥成淡綠色, 調勻即可, 可加食糖少許。

食譜4、鵪鶉祛濕湯

材料:鵪鶉1只, 薏米、百合各20克, 薑1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 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食譜5、白術豬腳祛濕湯

原料:豬腳500克, 黃豆50克, 白術5克、薑、蔥花、鹽適量。

做法:豬腳在開水中焯一下洗淨。 黃豆在水中泡一會兒。 高壓鍋內放入黃豆、豬腳、薑片同煮20分鐘。 放入蔥花, 調味可食。 (注:湯類食品, 建議2歲以下的嬰兒一般不要吃湯渣, 只喝湯。

只喝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