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小兒猩紅熱的症狀與護理

什麼是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一種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 中醫稱它為“爛喉痧”, 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 任何年齡均可患病, 但2~8歲的寶寶最容易被感染。 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 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併發症。

猩紅熱的傳染性非常強, 通常在發病前24小時至疾病高峰期, 傳染性最強。 患猩紅熱的寶寶如果與正常人接觸, 就會通過飛沫直接傳染他人。 然而, 最重要的傳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非猩紅熱患者,

Advertisiment
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鏈球菌感染但未發病的帶菌者等。 因此, 在幼稚園常常可見到這樣的現象, 即有的寶寶患了上感冒後, 很快就患上了猩紅熱, 或是家裡爸爸、媽媽患了扁桃體炎、咽炎等疾病, 使寶寶感染上猩紅熱。

不過, 寶寶患猩紅熱後, 通常可獲得終身免疫, 僅有極少數的寶寶由於感染細菌類型的不同而發生第二次猩紅熱。

患猩紅熱寶寶的難受經

通常, 猩紅熱起病很急, 患病的寶寶表現出怕冷、發燒, 輕者發燒38℃~39℃, 重者可達到39℃~40℃, 同時, 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頭痛, 扁桃體出現紅腫或有化膿性滲出物, 嗓子非常疼痛, 尤其是在吞咽時。 大多患病的寶寶發病12小時後, 皮膚上出現皮疹, 偶爾也有少數寶寶在2天后才出現。

Advertisiment
皮疹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頸部及上胸部, 一天就可遍佈全身;皮疹呈鮮紅色, 針頭大小, 有些像“雞皮疙瘩”, 若用手指按壓時, 可使紅暈暫時消退, 受壓處皮膚蒼白, 經十餘秒鐘後, 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 這種現象叫“掌印”。 面部充血潮紅, 但無皮疹, 口唇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 故被稱為“口周蒼白圈”。 此外, 出疹後3~4天, 患病寶寶的舌苔剝脫, 舌乳☆禁☆頭紅腫, 很像鮮紅的楊梅, 故稱它為“楊梅舌”, 這些都是猩紅熱的特殊症狀。

發病後一周左右, 皮疹按出疹順序先後消退, 一般在2~4天退盡, 病情嚴重的寶寶則一周左右才能退盡。 患病後第一周的週末至第二周的初始, 皮膚開始出現片狀脫屑, 通常顏面和頸部脫屑為糠屑狀, 軀幹處脫屑為鱗片狀,

Advertisiment
手掌和腳底脫屑則呈現手套或襪套狀。 猩紅熱皮疹消退後, 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著, 大多數患病寶寶隨著皮疹消退, 體溫逐漸恢復正常。 極少數病兒症狀嚴重, 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甚至休克。 有時可併發心肌炎、腎炎、風濕熱、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猩紅熱居家防護對策

對策1 切斷傳染源

猩紅熱的傳染性極強, 但目前尚還沒有疫苗預防, 因此應注意切斷傳染源。 猩紅熱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的, 一定要經常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 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多去空氣清新的花園玩耍或散步。

幼稚園發生流行時, 可每天採用鹽水漱口, 對患病的寶寶應馬上進行隔離治療, 一般治療7天後方可解除隔離,

Advertisiment
以免傳染給別的寶寶。 無論是幼兒還是大人, 只要與猩紅熱患者有過密切接觸, 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趕快服藥預防, 如服用複方新諾明片、注射青黴素等, 尤其是曾經患過腎炎或風濕熱的寶寶。

對策2 醫院治療

寶寶患了猩紅熱, 必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療, 早期注射足夠的青黴素, 可以縮短病程, 加快病癒。 目前,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使用, 患病後症狀較輕的寶寶已明顯增多, 一般在注射青黴素1~2天后, 皮疹即可消退, 體溫也逐漸下降。 但不可隨意停藥, 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繼續用藥1周, 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 切不可當成普通的感冒。 否則, 體內的溶血性鏈球菌並未完全消滅掉, 會引起很多嚴重的併發症。

Advertisiment

對策3 休息加營養

患病的寶寶一定要臥床休息, 多喝白開水, 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如冬瓜湯, 取新鮮冬瓜500克和少許鹽, 把冬瓜切成絲, 放入鍋內加水慢火煨湯, 湯好後加一點點鹽, 適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寶寶;取適量白蘿蔔, 洗淨後切成絲。 把切成絲的白蘿蔔酌情加蔥油、白糖、鹽拌勻, 適合發燒後食欲不佳的寶寶;楊梅舌明顯的寶寶, 可服用參麥綠豆粥, 方法為取沙參15克, 麥門冬10克, 綠豆500克, 粳米50~100克, 然後將沙參和麥門冬用水煎, 取汁500毫升, 與綠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紅疹毒素, 它可作為一種變態反應原刺激身體產生抗體, 發生變態反應。 這類變態反應發生的時間大多在患猩紅熱的2~3周, 此時正是鏈球菌感染後體內產生抗體的時間。 因此,媽媽切不可把猩紅熱當作一般的感冒來對待,它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

猩紅熱併發症

猩紅熱常見的突出併發症是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風濕性心肌炎多發生在出疹後期,如果寶寶出現發燒、皮疹,並伴心慌氣短、胸口悶和心臟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常發生在大關節部位,呈對稱性發作,表現為關節處紅腫熱痛,並先後在各大關節出現,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就醫;急性腎炎一般出現在猩紅熱病後1~3周,寶寶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腫。因此,猩紅熱病康復後2~4周時,媽媽最好帶寶寶做尿常規檢查。

因此,媽媽切不可把猩紅熱當作一般的感冒來對待,它可能會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

猩紅熱併發症

猩紅熱常見的突出併發症是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風濕性心肌炎多發生在出疹後期,如果寶寶出現發燒、皮疹,並伴心慌氣短、胸口悶和心臟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常發生在大關節部位,呈對稱性發作,表現為關節處紅腫熱痛,並先後在各大關節出現,出現以上情況要及時就醫;急性腎炎一般出現在猩紅熱病後1~3周,寶寶出現尿量減少、尿色變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腫。因此,猩紅熱病康復後2~4周時,媽媽最好帶寶寶做尿常規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登革熱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發燒有什麼不一樣?

    登革熱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發燒症狀還是不一樣的,登革熱的典型患者可表現出:1、斷骨熱,不僅僅是發熱,而且伴有明顯的骨痛、關節痛、頭痛、全身肌肉疼痛明顯,全身無力;2、雖然大多數登革熱的發熱持續時間在7天... [詳細答案]

  • 1回答

    猩紅熱的症狀有哪些?

    猩紅熱潛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噁心、嘔吐等。若細菌是從咽部侵入的,則扁桃體紅腫,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滲出性膜,軟齶黏膜充血,有點狀紅斑及散至性瘀點。發... [詳細答案]

  • 1回答

    登革熱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發燒有哪些不同?

    登革熱的症狀主要有:1、斷骨熱,不僅僅是發熱,而且伴有明顯的骨痛、關節痛、頭痛、全身肌肉疼痛明顯,全身無力;2、雖然大多數登革熱的發熱持續時間在7天之內,但一部分病人有雙峰熱,即發熱3-5天后體溫下... [詳細答案]

  • 1回答

    猩紅熱的症狀是怎樣的?

    猩紅熱是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本病潛伏期2~5天,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噁心、嘔吐等。若細菌是從咽部侵入的,則扁桃體紅腫,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滲出性膜,軟齶粘膜充血,有點... [詳細答案]

  • 1回答

    喜炎平和頭孢曲松納對小兒猩紅熱

    你好,孩子得了猩紅熱,建議馬上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開藥治療,一般來說主要是使用青黴素治療,但具體請依照醫生的指導用藥,不要自行判斷哪種藥物可用,醫生會給你明確的指導,自行用藥可能導致藥不對...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