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 本來是一個喜慶團圓的節日。 每逢過時過節, 總會有寶寶生病擾亂了春節的喜慶。 母嬰專家指出, 春節期間是寶寶各種疾病的高發期。 據調查研究, 節日長假往往是寶寶過量飲食, 急性腸炎, 或者糖尿病等各類飲食疾病的高發期。
1. 過量飲食
節日長假之後醫院門診最常見的寶寶飲食問題就是“過飽、飲食不節制”。 兒科營養專家指出, 寶寶在春節期間吃了許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或者大量進食都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急性期會出現肚子痛、大便次數增加、不定期的腹瀉或者腹脹的情況。
Advertisiment
2. 幼年型糖尿病寶寶
幼年型糖尿病寶寶在節日期間更要小心控制飲食及按時注射胰島素。 如果因飲食控制不佳引起血糖上升, 且沒有按時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 往往會造成糖尿病昏迷。 由於它的前驅症狀會出現因糖尿病酸中毒引起的腹痛, 容易和節日時期常有的“吃壞肚子”的腹痛相混淆,
Advertisiment
3. 急性腸炎
攝入不潔食物導致的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一般有3種病源途徑:
(1)是家中主婦為了準備過節, 多半會大量採購食物, 造成食品在冰箱中的囤積, 導致食物新鮮度降低;
(2)未經洗滌的雞蛋放在冰箱中, 蛋殼所攜帶的細菌很容易散佈到冰箱中其他的食物上, 這也是一種污染源。 在攝入這些帶有污染源, 如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的食物後, 只要少量的帶源食物就可以致病, 引起腸炎。
(3)過年家中出入人口增加, 冰箱開門次數頻繁使內部溫度升高至10攝氏度左右, 無法維持在4攝氏度的標準溫度, 繼而令細菌大量增生, 將買進的食物盡皆污染。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春節期間是寶寶各種疾病的高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