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培養興趣還是對興趣加以培養

馬師傅兩口子都吃了少文化、沒專業的虧, 以致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處處受礙, 日子過得很不舒坦。 所幸他們5歲的馬兒壯實、聰明。 馬師傅發誓, 無論日子多苦, 一定要讓兒子讀大學, 尤其要選一個既風光又體面、又能掙大錢的專業。 當然, 這事得從小抓起。  

讓他學什麼呢?馬師傅想, 有文化首先要字寫得好, 不如先送到書法班去, 誰知, 這孩子心不焉, 胡亂塗鴉一陣, 便又跑到後院去弄他的小草小樹。 馬師傅為此惱怒異常, 每每以武力強迫孩子去練字。 結果, 小馬兒脾氣越來越怪, 甚至以不吃飯來抗拒,

Advertisiment
父子關係十分緊張。  

馬師傅本想培養兒子對書法的興趣, 結果事與願違。 這種現象, 在現代家庭中較為普遍。 其原因在於:父母沒有弄清, 對孩子是培養, 還是對其興趣加以培養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美國社會家庭學家康斯坦丁·尼諾指出:“家庭教育定向的一個關鍵, 是要讓自己與孩子在平等關係中來認識、研究、對待和決定。 其中, 父母去發現孩子的興趣, 這比父母讓孩子去產生興趣重要得多。 ”也就是說, 不能刻意去培養。 因為, 每個父母的人生觀、世界觀、文化素養與所處的社會環境、生活經歷千差萬別。 他們對孩子培養興趣的想法, 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往往會受社會潮流和自我經歷的影響與制約。 如果要培養興趣,

Advertisiment
與孩子原本的興趣巧合, 那就如魚得水, 被孩子所接受, 並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中, 獲得極佳效果。 倘若這種培養的興趣, 與孩子原本的興趣相悖, 那就會南轅北轍被孩子拒絕, 並在二者的抗衡廝拼中弄得全家不安。  

孩子心靈純正, 可塑性強;孩子生性活潑, 自律性差。 因此, 家庭教育是萬萬不可少的。 很多父母面對激烈競爭的現實, 及早抓家庭教育, 這原本是好事。 但像馬師傅那樣, 因為自己少文化沒專業, 而強令小馬兒去練書法, 根本沒注意和發現孩子已對後園的植物產生濃厚興趣, 是一種極大的失誤。 如果他能有所發現, 順著孩子的這種興趣去培養孩子, 在後院和孩子共同勞作;多帶孩子去植物園見世面, 發展這種興趣,

Advertisiment
說不定小馬兒長成後真會在生物學上大有作為呢!家庭教育, 對興趣加以培養遠比培養興趣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