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孩子無理取鬧,還是我們從未看見他?

評判是一堵牆, 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座橋, 一次, 帶著心心去超市, 等排隊付完款, 再把所有東西都塞進購物袋時, 我已有些疲憊。 周圍人潮擁擠, 我提著滿滿的購物袋, 想拉著心心儘快離開。 我牽著她的小手督促著她快點兒走。

剛一直開心地坐著購物車的她卻不配合了, 嚷嚷著:“媽媽抱!”

麻煩來了, 我心裡想, 而且來的還很不是時候。

我跟她解釋:“媽媽手裡東西太沉, 抱不動心心了, 咱們一起走好嗎?”

“不好!媽媽抱, 媽媽抱!”心心著急又堅定。

我有點失去耐心了, 誰說女孩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這可一點兒也不貼心啊!

Advertisiment

我又生硬的向她解釋一遍, 顯然還是無效。 我們僵持住了。

周圍人摩肩接踵, 我一邊顧著別擋住別人的路, 一遍煩躁地不知所措。 這次她帶著哭腔鬧到:“媽媽抱!媽媽抱!”

我索性蹲下身, 想把購物袋掛在她手上, 讓她試試我要提起的重量。

可就在蹲下的一刹那, 我突然理解了她。

當我和她齊平的時候, 我看見了她眼前的世界——四周全是大人們的大腿, 看不到頭, 密密麻麻。 她仿佛處在山谷的最低處, 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山那邊的風景。

我想如果我是她, 也會心慌著急的吧?

我沒有再強硬地用購物袋套住她的手, 而是蹲在她的一邊, 慢慢地溫柔地說出了她的感受。 她還不願意自己走, 而我也依舊無法提著重物抱她, 於是我們就待在原地,

Advertisiment
我抱著她安慰她, 直到她感覺好點兒。

我們總愛輕易的評判孩子, 卻很少全然地看見他們。

我們說他們無理取鬧、不懂事、不貼心, 卻看不見他們的需求和情緒。

說到這, 又想起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兒。 足以證明我有多自以為是。

我一直非常注重心心的作息, 並認為作息是保證一切家庭生活正常運轉的基礎。

這天中午, 心心在做完一系列的睡眠流程:看書——上廁所——喝水——換睡衣之後, 還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二十多分鐘都不睡覺。

我心裡早已焦慮地打起了小算盤:2點20了還不睡, 起來就會晚, 午睡起來晚, 晚上能在9點多入睡嗎?

這時心心吵著:“我要吃霜淇淋!”

我想都沒想:“睡起來再吃!”

過一會兒, 她又喊:“媽媽, 我要尿尿!”

“你不是剛剛上過廁所嗎?不准再去了!”我同樣不搭理。

Advertisiment

又過了一會兒, 我眼皮開始打架了, 小祖宗還是不睡覺, 焦急地要求:“媽媽, 我要上廁所!”

我有點火大, 已經2點半了還不睡, 一到睡覺就各種提要求。 我沒好氣地說:“你根本就不要上廁所, 你已經上過了!如果要尿就尿床上!”

於是, 她真的尿了……

她一邊哭一邊尿, 我從床上嗖的跳了下來也沒來得及阻止。

我氣急敗壞地給她換褲子, 又去找乾淨床單換上。 心情跌落穀底, 可是又能怪誰呢?

只怪自己滿腦子育兒的流程和標準, 卻沒有好好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 看不見她的需求。

孩子無理取鬧, 還是我們從未看見他?

飛機上, 媽媽在座椅上閉目養神, 旁邊一4歲的男孩坐立不安、百無聊賴, 他戳戳媽媽,

Advertisiment
又時不時發出幾聲怪叫, 媽媽抬眼就指責他:“你怎麼一點也不聽話?能不能安靜點?”

媽媽說完, 又將頭偏向另一方睡起來。 他受到指責, 更加變本加厲, 開始哼哼唧唧。

媽媽實在忍不住, 坐起來:“你再這樣, 媽媽下次就不帶你出來玩了, 你馬上給我坐好, 聽到沒?”

媽媽在她和孩子之間結結實實地築起了一堵牆。 男孩滿是不情願, 壓抑著情緒。

我替男孩委屈。

或許大人可以靠睡覺度過這無聊的時間, 可孩子還遠沒有這樣隨遇而安的能力。 飛機上的時間, 做父母的應該早就預想到, 事先帶足畫筆、繪本、貼紙來填滿孩子的無所事事。

如果實在忘記, 聊聊天也好, 講講故事也罷, 只要陪伴在, 孩子都會很滿足的吧。

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隨意地忽視掉孩子的情緒,

Advertisiment
粗暴地評判他們, 還自覺評判地公正又客觀。

評判是一堵牆。 而我們需要的是一架橋, 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看見孩子, 理解孩子, 這是一切教育的起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