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沒禮貌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的原則也許會重新盛行。 在對孩子嬌寵溺愛數年之後, 美國社會似乎走到了某個轉捩點, 不再容忍孩子的粗魯行為。
上個月, 美聯社和益普索集團開展的民意測驗顯示, 將近70%的美國人說, 他們認為當代人比二三十年前粗魯, 孩子們的表現尤其糟糕。
兒童心理學家約翰·羅斯門德最近在他的專欄中批評說:“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 許多孩子“連公共場所最起碼的行為準則都不懂”。 他講到在一家四星級餐館進餐的不愉快經歷:一個孩子穿著滑冰鞋, 繞著他的桌子轉來轉去,
Advertisiment
2002年的一項民意測驗結果顯示, 只有9%的大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大人彬彬有禮”。 2004年, 有1/3以上的教師說, 他們曾認真考慮過放棄教師的工作, 或者知道某位同事由於學生行為“令人無法容忍”而離職。
父母要求發生變化
從很久以前開始, 人們就不斷發問:孩子們的表現究竟純屬天性還是社會所造就?
兒童教育專家發現, 與以前相比, 如今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發生了變化:要求孩子成績出色的壓力逐漸增大, 要求孩子守規矩的壓力有所減小。
兒童心理學家阿爾文·羅森菲爾德說, 過去, 父母的職責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訓練孩子們在社會中佔據合適的位置,
Advertisiment
他說:“我們把孩子當‘百憂解’(一種抗憂鬱藥)。 人們未必都為自己的配偶或工作感到驕傲, 但孩子是生活中亮點。 他們不想因為大喊大叫地管叫孩子而毀掉與孩子在一起的這點快樂時光。 他們不想傷害孩子,
Advertisiment
如今, 父母的職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訓練孩子參與競爭行為, 而他們保持競爭力所需要的品質恰恰會破壞社會的行為規範。 坎德隆說, 如果父母最大的願望是看到孩子出人頭地, 就會教孩子把成績看得高於一切。 他說:”我們為成績而瘋狂。 我們一心要讓孩子上好學校, 得好成績, 我們讓孩子放棄了許多東西, 孩子們在家不做家務了, 因為沒有時間。 ”
羅森菲爾德說:“我們總想責備孩子,
Advertisiment
臨床心理學家溫蒂·莫格爾說, 如果孩子粗魯而討人嫌, 也許是想告訴父母一些東西——只有當他們大喊大叫時, 父母才會聽他們訴說。 莫格爾說:“由於學業負擔沉重, 孩子們承受著巨大壓力。 ”他說, 父母極為關心孩子的學業, 但對孩子的實際需求&m
dash;—享受童年的樂趣——卻漠不關心。
現在, 大人們更不願意管教別人的孩子。 坎德隆說:“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無權管教別人的孩子。 如果他們看到別人的孩子行為不端, 總覺得自己無權插手。 ”
教育者也感到無能為力:近80%的教師說, 學生們張口閉口說自己享有這樣做或那樣做的權利, 或者表示, 如果老師的管教過於嚴厲, 他們的父母將會提起訴訟。
Advertisiment
問題有待系統的解決
專家說, 如果壓力、自我中心和競爭是當今美國兒童粗魯無禮的原因, 那麼解決方法必須是系統性的, 而不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他們說, 不要一味責備孩子, 也沒要一味關注表面上的禮貌, 而是要挖掘導致孩子變粗魯的社會、教育和父母方面的原因。
這也許意味著要少花點時間共度快樂時光, 多費點心思強迫他們做自己不願做的事, 比如安靜地做下就餐、禮貌地與他人交談, 把衣服從地上撿起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