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昱元: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昱元:無條件接納, 愛自己本來的樣子

我們都知道, 愛孩子就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愛他本來的樣子, 才是真正的愛。 可是, 無條件地接納為什麼實現起來總是那麼困難?孩子身上似乎總有一些讓我們無法容忍的缺點。 其實, 這些缺點都是我們投射, 也是我們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先學會無條件地接自己, 真誠地尊重自己, 才有能力愛孩子。

接納, 愛自己的第一步

什麼樣才算愛自己?愛自己有不同層面的理解, 在開始身心靈的探索之前, 昱元說自己對此的理解都是停留在外在層面的:給自己買一件心儀已久的衣服、去做個SPA、參加聚會、吃一頓大餐、跟愛人去旅行……不可否認,

Advertisiment
這些都是愛自己的方式。 關照自己的需求, 的確會帶給自己快樂。 例如旅行能讓我們放鬆, 但這種輕鬆和快樂只是短暫的, 當我們返回原來的生活, 緊張、壓力又會捲土重來, 我們只能又想方設法用各種外在的東西來取悅自己。 而外在的東西一旦消失, 我們又會重新陷入原有的狀態。 如此循環往復, 始終無法得到內心的安寧。

多年前, 昱元有收入不錯的工作、事業有成的老公、乖巧可愛的女兒, 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 這已經是完美的生活。 但是, 一切都看似很好, 她卻感覺不到快樂, 對於工作沒有熱情, 缺乏活力, 控制不住情緒, 抱怨老公對自己不夠關心,

Advertisiment
對孩子失去耐心, 而每次情緒失控之後, 又非常自責, 甚至痛恨自己。

直到有機會接觸到身心靈的導師和課程, 她才漸漸覺察到, 這些消極的想法和情緒, 其實都源於對自己的不接納一一我不能接納自己不是個好員工, 所以, 即使我不喜歡這個工作, 也要勉強自己去做, 結果, 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只能讓我感覺工作是件有負擔的事情。 我不能接納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所以, 即使身心疲憊也要陪伴孩子, 其實, 陪伴的品質並不高, 心不在焉, 甚至失去耐心、對孩子發火, 事後又後悔, 覺得對不起孩子, 更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更加不能接納自己, 最後成了惡性循環。

接納自己, 先尊重自己的感受

是的, 就像無條件接納孩子一樣,

Advertisiment
接納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我們對自己的評判, 有時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昱元說, 自己是個內向的人, 但是從小我們受到的暗示是, “外向的、擅長與人交往”才是好的, 所以, 她不喜歡自己的性格, 總希望自己給別人的印象是積極、樂觀、熱情、善於溝通的, 並且很努力地讓自己“表現得外向”, 主動與人溝通、交流。 但她不是一直都能做得很好, 例如接受採訪前, 她會擔心自己說得不好;參加聚會時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融入;而一旦與人溝通不暢, 她會很沮喪, 陷入負面的情緒裡。 她不知道, 這種對自己的不接納, 會帶給自己很多壓力, 這些壓力都是很隱微、很內在的, 自己往往覺察不到, 而這種壓力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就是情緒失控。

後來, 通過學習, 她逐漸瞭解到, 這些自己不喜歡自己的部分, 正是需要無條件接納的部分。 內向的人在獨處的時候是感覺舒服的, 因此那一刻對她來說是在補充能量。 不接納自己是內向的, 其實是不尊重自己的這個部分, 非要“變得外向”, 自己就會不舒服, 是在消耗能量, 即使跟別人互動, 品質也是不高的。

瞭解了這些之後, 昱元決定真誠地對待自己, 她開始尊重自己這個內向的部分, 給自己更多獨處的空間, 獨自喝杯茶、聽音樂、讀書, 讓自己感覺舒適。 當她越來越能尊重、接納自己的時候, 她發現與別人的相處會容易得多, 品質也提高了, 因為當一個人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時候, 給別人的感覺也是真誠的。 例如參加聚會,

Advertisiment
問問自己我真的想去嗎?如果選擇去, 就很開心地享受其中, 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決定。 但是, 如果本來不想去, 因為要表現得外向合群、因為擔心別人對你有看法, 或者僅僅是因為覺得“應該去”所以勉強地去參加, 這個活動就會變成一個負擔, 帶著負擔, 身在其中, 也不會全心投入, 會不耐煩, 別人也能感到我們心不在焉, 我們則會因為表現得不夠好而覺得內疚。 假如我們不想去, 直接而真誠地拒絕, 別人接受到了我們真實的部分, 是不會有任何評判的, 我們不想去又覺得要去, 實際上是在考慮別人的感受, 但其實我們是沒法為別人的感受負責任的。

所以, 如何接納自己?不妨常常問問自己的感受。 尊重自己的感受, 真誠地對待自己。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昱元的女兒是個安靜、細膩的孩子,她喜歡繪畫、書法,很有才華,但作為媽媽,昱元也像期待自己那樣,期待女兒能更開朗、外向些。她會刻意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想讓孩子“鍛煉鍛煉”,但那其實是她和女兒都不喜歡的,結果往往是兩個人都很累,看到女兒不積極的樣子,她又忍不住發火,事後又後悔、自責,非常糾結。

當她開始接納和尊重自己內向的部分時,她發現自己也能夠理解孩子了,她不再強求孩子“變得外向”,而是能夠全然地接納孩子的本質。昱元說,很多時候,那些孩子身上我們不能容忍的“缺點”,其實都是我們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尊重自己本來的樣子、尊重孩子本來的樣子,兩個人都會放鬆下來,反而會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更愉快地享受親子時光。

真誠地對待自己。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昱元的女兒是個安靜、細膩的孩子,她喜歡繪畫、書法,很有才華,但作為媽媽,昱元也像期待自己那樣,期待女兒能更開朗、外向些。她會刻意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想讓孩子“鍛煉鍛煉”,但那其實是她和女兒都不喜歡的,結果往往是兩個人都很累,看到女兒不積極的樣子,她又忍不住發火,事後又後悔、自責,非常糾結。

當她開始接納和尊重自己內向的部分時,她發現自己也能夠理解孩子了,她不再強求孩子“變得外向”,而是能夠全然地接納孩子的本質。昱元說,很多時候,那些孩子身上我們不能容忍的“缺點”,其實都是我們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尊重自己本來的樣子、尊重孩子本來的樣子,兩個人都會放鬆下來,反而會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更愉快地享受親子時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