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晚長的孩子長大個兒?解讀關於長高的那些傳說

明明5歲了, 身高在同齡小孩中一直偏低, 媽媽想帶他去看醫生, 但奶奶說不用擔心, 爸爸媽媽都那麼高, 肯定能長高的, 只是發育比較晚而已, 都說“晚長的孩子長大個兒”, 以後明明肯定是個大高個兒。 媽媽對此持懷疑態度, 這些關於長高的“傳統說法”真的靠譜嗎?

傳說1:晚長的孩子長大個兒。

解讀:不一定。

每個兒童的生長速度都不相同, 也有不同的發育特點, 這都會影響我們對孩子高或矮的判斷。 大約女孩10歲、男孩12歲開始進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出現, 表現在身高體重的迅速增加, 而每個孩子的高速增長期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青春期身高生長有3種基本模式:

一般型:青春期開始於平均年齡, 到成年時達到平均身高;

早熟型(也叫早長型):較早發生青春期快速生長, 在快速生長期時身高比同齡兒童高, 但由於生長停止得也較早, 致使最終身高低於平均水準;

晚熟型(也叫晚長型):整個兒童期及青春早期的生長都低於同齡兒, 較晚出現生長加速並且有較長的生長期, 促使最終身高達到甚至高於平均水準。

傳說2:爹矬矬一個, 娘矮矮一窩。

解讀:不一定。

兒童身高的生長潛力與其父母的平均身高有密切的關係。 如果父母的身高相近, 則孩子的身高與父母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但是如果父母的身高差距比較大, 孩子身高的變動範圍就會很大,

Advertisiment
高基因佔優勢則孩子偏高的概率大, 矮基因佔優勢則孩子偏矮的概率大。 相對而言,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要大於爸爸, 一般身材矮小的媽媽生下的孩子也小, 因為媽媽的身材及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著子代的健康和發育, 因此, 許多國家都十分關注女童的健康、發育和教育。 但並不表示身高矮小的媽媽生下的孩子一定矮。

傳說3:多吃肉長得高。

解讀:多吃肉確實對長高有好處, 但要注意不要食用過量。

肉類, 特別是牛肉和瘦豬肉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鋅, 是人體鋅的主要來源, 而鋅對孩子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 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孩子, 每天的膳食中要保持適量的肉類, 以保證優質蛋白質和鋅的供應, 此外肉類中的鐵含量也明顯高於其他的魚、禽、蛋類等動物性食物。

Advertisiment

但家長同時要注意, 肉類也是一種高脂肪的食物, 過量攝入有造成肥胖的可能, 因此要強調適量, 而且最好選擇瘦肉。 肉類的烹調以蒸、煮、炒、烤較合適, 油炸會增加肉類中的脂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