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力開發越早寶寶越聰明嗎

疑問:嬰幼兒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

科學研究表明, 孩子成長的前4年, 要發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 構建主要的學習途徑, 以後的學習就是以此為基礎的。 但是, 這部分最關鍵的學習能力, 絕不是通過學習認字和數學這些抽象知識培養出來的!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 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語言、大動作和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範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學習, 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細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都會在這個時期到來。

所以, 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其實是很多的,

Advertisiment
也是對一生發展最至關重要的, 而這些需要通過真正屬於他們的“遊戲”自發地去學。 所以, 不讓孩子提前學識字和數學, 絕不是“不學無術”的放養!

疑問:抽象學習的敏感期能提前嗎?

有的家長反映, “孩子在兩歲不到時, 就非常喜歡數字、數數, 也非常喜歡各種抽象符號, 現在數學理解力非常強。 ”所以她認為, “孩子學習及智慧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 但時間卻是不確定的, 沒有適合所有孩子的所謂的敏感期。 ”

孩子的敏感期真的會大幅度提前嗎?雖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但都是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科學家們研究和發現孩子的敏感期, 是在客觀的條件下, 基於大量的觀察和實踐得出來的。 而我們現在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從一出生, 就被包圍在數位、文字這樣的抽象符號中間, ——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抱著小嬰兒, 手指某個文字或是數位教孩子, 這樣的環境下, 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 而是因為讓孩子提前接觸了大量的抽象符號, 同時, 孩子的身邊沒有符合他實際年齡需要的環境配置, 從而出現提前對抽象符號“感興趣”的現象。

我們不否認有神童的存在, 在這裡不是探討神童的話題, 而是針對大多數普通孩子的正常發展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 作為家長,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 但是, 過早的智力開發和抽象知識學習, 真的就能讓孩子具備領先的優勢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呢?

關注:過早的抽象學習, 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Advertisiment

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 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 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 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 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 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 一個叫毛毛(化名)的孩子, 2歲就學習了數學和文字。 毛毛不管在哪裡, 他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數學符號和文字上。 走在路上, 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車上和看板上的數字和站名, 在社區玩耍, 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說明上的文字和數位, 幾乎不去關注其他的事情。 在毛毛畫的畫中, 只有數位, 沒有其他的內容。 在本應運用感覺器官充分體驗真實世界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他的思維卻過早地被抽象符號束縛住了。

如果反過來, 讓孩子經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後, 他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 而且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 在前幾年中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 這樣孩子能夠結合身邊的實際去展開學習, 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需要, 學習的興趣高、效果好。

關注:過早學習抽象知識, 還會帶來三個負面作用。

有的媽媽覺得:“快樂學知識與符合孩子天性的玩耍並不矛盾啊, 兩方面都重視不更好嗎?為什麼要把它們放到對立面呢?”。 雖然學習知識的過程可以設計得很有趣, 但是, 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提前學習, 除了前面說的弊端, 還會給孩子帶來三個負面作用:

Advertisiment

過早的讀寫算活動, 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儘管這些知識性☆禁☆學習的過程, 可以設計得很有趣, 但是, 抽象的智力學習本身, 是一種高度複雜的活動, 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緊張, 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內在的能量, 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正常發育。

正常的孩子也會常常得病, 比如感冒, 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個過程, 但是, 孩子會很快痊癒, 而且病癒之後會更加強壯。 然而, 相比之下, 智力開發過早的孩子, 由於內在能量被大量消耗, 會更加容易感染疾病, 身體素質更差, 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