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智能與智商

智慧

目前對智慧的定義尚無統一的意見。 一般認為, 智慧是指個體對客觀事物進行合理分析、判斷及有目的地行動和有效地處理周圍環境事宜的綜合能力。 有人認為智慧是多種才能的總和。 Thursteme認為智慧由語言理解、用詞流暢、數、空間、聯繫性記憶、感知速度及一般思維 7種因數組成。

智商 (intelligentquotient, IQ)

智商是智能商數的簡稱, 是心理學家用來表示智慧發展的相對數據, 即從心理測驗結果得出綜合評價。 智商原是以智齡 (mentalage, MA)的概念為基礎的, 智齡的概念是由 Binet首先提出, 指兒童智慧發展達到哪個年齡的水準。 在心理測驗中兒童的智齡可高於或低於實際年齡 (chronologicalage,

Advertisiment
CA)。 後來, Temman認為智齡不能直接反映實際年齡中不同的智慧水準, 提出用智商的高低來評定智慧的高低, 即以智齡與實際年齡的百分比來表示。

Wechsler認為這種智商計算的方法, 使不同年齡的智商均數有不同的標準差, 有其不足之處:小兒的實際年齡在增長, 而他 (她)的智齡也要增加, 那麼似平智商是不會變的。 所以, Wechsler在編制智能測驗量表時, 提出了離差智商 (deviationIQ, DIQ)。 離差智商是在標準化過程中將每一年齡組的得分均數折為 100, 而固定 1個標準差為 15。

這樣, 不同年齡兒童所得的智商可以相互比較, 也不受年齡的影響。 不同的心理測驗方法的標準差不一致, 如斯坦福 -比奈 (S-B)量表的標準差為16, 故選用不同心理測驗方法所得的結果來評估智慧正常與否時,

Advertisiment
要注意各種量表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