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暑假小心孩子的“游泳病”

暑期將至, 各暑期游泳培訓班熱俏, 游泳成了不少小孩們消暑納涼的好選擇。 父母們也將游泳話題聊得火熱, 游泳會不會引發鼻炎?游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如何更好地防範各種“游泳病”, 帶著這些疑問, 筆者採訪了市三醫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劉傑。

易引發“過敏性鼻炎”

隨著暑期的到來, 很多過敏症狀原本已經消失的小朋友, 過敏症狀紛紛復發, 追問病史, 發現這些小朋友都曾到游泳池戲水過。 這是耳鼻喉科門診歷年來都會出現的一個有趣現象。

“游泳池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的危險, 這主要是和池水中次氯酸鈉(俗稱“漂白粉”)的含量有關。

Advertisiment
”劉醫生說, 為了防止通過游泳池水傳染疾病, 游泳池館的工作人員會經常向游泳池投放“漂白粉”, 這是常見的過敏原, 不少患者容易對次氯酸鈉產生過敏現象, 從而引發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等。

此外, 室內游泳池內的密閉式空調也是過敏疾病的一大元兇。 游泳池內空氣濕度很高, 溫度適中, 最適合塵蟎繁殖。 敏感的人在這樣的環境從事劇烈運動當然容易誘發過敏和哮喘疾病。

對此, 劉醫生建議市民選擇水質達標的游泳館。 “可以聞聞游泳池水的氣味, 若有嗆鼻的漂白粉味, 則最好不要下水。 同時, 還應根據個人的體質控制好游泳時間, 游泳的黃金時間應為40分鐘,

Advertisiment
以避免水中氯元素對身體的傷害。 而遊完泳後要用清水徹底清洗, 並用肥皂或浴液消毒, 頭部、臉要重點清洗。 游泳後鼻腔會積聚分泌物(鼻涕), 用深海水(市區各醫院都有售)沖洗鼻腔, 以清除鼻涕、保護鼻粘膜、預防鼻炎。 ”

勿將“鼻竇炎”當成感冒

頭痛、鼻塞、流鼻涕……這些症狀會讓很多人以為是感冒了, 但劉醫生提醒, 初學游泳者, 若出現以上症狀, 要及時就醫, 必要時還得做CT等相關檢查, 以排查是否患有鼻竇炎。

“初學游泳的人很容易嗆水, 由於咽鼓管是連接耳、鼻、咽的通道, 水嗆到鼻子裡, 分泌物、細菌等嗆到鼻竇, 可能有過敏原, 或是刺激的物體, 容易引發鼻竇炎。 ”劉醫生解釋說, 由於鼻竇炎和感冒一樣, 都有頭痛、鼻塞、流鼻涕的症狀,

Advertisiment
會讓人誤以為是感冒, 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感冒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 除了上述症狀外, 咽喉痛、咳嗽等全身性症狀明顯, 頭痛也更劇烈。 而鼻竇炎的局部症狀明顯, 嚴重的會出現流膿鼻涕、上頜骨、面部疼痛、額頭痛等。

因此, 初學者應糾正不正確的跳水、呼吸、擤鼻等方法。 “當水進鼻後, 不可用手捏緊兩鼻孔使勁擤, 而應指壓單側鼻孔逐一輕輕擤。 ”

游泳後掏耳朵方法要得當

很多小孩子在游泳池戲水完後, 外耳道裡會有一些積水, 有些父母會很細心地用棉簽或耳挖勺幫孩子掏耳, 卻不知道棉簽等硬物, 會損傷毛囊、耵聹腺、皮脂腺等, 有的還會形成膿腫, 導致疼痛, 吞咽時疼痛會加劇。

“小孩若耳朵疼痛較劇烈, 就要警惕是否中耳炎發作。

Advertisiment
”劉醫生說, 中耳腔發炎的話, 炎症易導致液體滲出, 而耳咽管阻塞, 導致液體引流不出去, 在中耳腔越積越多, 就會導致耳朵悶脹, 疼痛一般難以忍受, 更厲害的話還會把耳膜脹破, 而這種炎症引起的耳膜破裂, 一般很難自動癒合, 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聽力。

此外, 劉醫生建議慢性中耳炎患者不宜做游泳運動。 如果一定要遊, 可通過戴耳塞等方法防範水進入。 如果已經發生流膿現象, 應儘快到醫院處理, 以免加重病情, 聽力進一步下降。 “游泳完最好查看自己外耳道上是否有上皮脫屑等分泌物, 並清除乾淨, 以防因游泳時水液浸泡後刺激耳道皮膚引發感染, 平時戒除經常挖耳朵的習慣。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