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暗示教育法_什麼是暗示教育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暗示是一種表達感情的含蓄方式, 用暗示教育法教育孩子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下面, 和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暗示教育法吧。

Advertisiment

寶寶總是喜歡興奮過度。 不知道把持。 有的時候是好事, 有的時候是壞事。 這個時候家長有的會嚴厲的阻止, 有的會選擇放縱下去。 不管是好還是壞。 興奮過度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應當予以阻止, 但是方法也要講究。 嚴厲的批評可能不太好。 暗示是個不錯的選擇。

暗示教育法有什麼優點呢?

1、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 不應用那些讓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須”等詞彙, 而應通過“啟發、暗示、商量”等形式來進行。 暗示, 是無聲的教育, 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2、暗示教育的魅力在於, 家長不是直接闡述自己的觀點, 或是當面斥責孩子, 而是用暗示、誘導孩子去思考和領悟, 促使他們進行自我教育, 因而既不會使孩子丟面子,

Advertisiment
損害他們的自尊心, 也不會破壞家庭氣氛, 這不會使孩子萌發逆反心理, 產生抵觸情緒。

下面, 小編為你介紹一下暗示教育法的內容:

一、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比語言能更細膩更清晰地表達感情。 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 所要表示的態度暗示出來。 吃過晚飯, 爸爸給東東講故事。 講著講著, 東東的雙手搞起了小動作。 爸爸沒有停下來, 不過他用眼睛緊盯著兒子的小手。 不一會兒, 東東“醒”了過來, 雙手安靜了。

二、言語暗示

既然是“暗示”, 就是不用言語直接表態。 當要表揚或批評時, 而採取一種迂回的方法, 用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的“點”出來, 讓孩子心領神會, 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

Advertisiment
浩浩早上起床後從不疊被, 媽媽提醒過幾次, 但效果不理想。 一次, 媽媽告訴浩浩, 今天遇到樓下亮亮的媽媽說亮亮真乖, 每天總是自己把床被打理得整整齊齊。 浩浩聽後表面上不以為然, 但漸漸地自己動手學會了疊被。

三、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能傳達多種資訊, 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該等等。 孩子做了好事, 你對他贊許地點一點頭。 孩子經過努力, 解開了一道題, 你對他會心地笑笑, 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家裡來了客人, 平平有了小夥伴高興得忘乎所以, 發起了“人來瘋”。 他一會狂笑, 一會尖叫, 連爸爸的眼神也視而不見。 於是爸爸猛地皺起了眉頭。 這下, 平平總算看到了, 聲音也降低了不少。

四、動作暗示

Advertisiment

動作的暗示屬於一種條件反射, 用身體的語言或者動作行為來講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同時傳遞給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 家長想要讓孩子做怎樣的動作或者行為, 都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的示範來進行, 比如, 讓孩子坐直, 或者睡覺, 家長都可以挺挺胸, 或者將被子鋪開看著孩子, 孩子會明白你的意思的。

在家庭教育實踐中, 家長要善於捕捉暗示教育的時機, 創設暗示教育的情境, 靈活地運用暗示教育的機制。 當然暗示教育法也不是萬能的, 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 個性脾氣以及錯誤類型等, 只有掌握了靈活性和主動權, 方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很多時候言多必失, 家長們如果害怕自己一時衝動說了傷害孩子的話,

Advertisiment
不妨嘗試一下用暗示教育法教育孩子, 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