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暫時和孩子分離,家長也會有焦慮症?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關係中, 說到分離焦慮, 習慣上都會先想到孩子的焦慮情緒。 而事實上, 孩子的焦慮總是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在需要暫時與孩子分別時, 父母並不會比孩子更輕鬆, 那我們要如何處理好和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焦慮來自無法停止的胡思亂想

幻想一:與寶寶心靈相通

寶寶一歲多的時候, 我正在外地出差, 當晚吃飯時, 筷子無緣無故一拿起來就斷了, 之後一直覺得心緒不寧。 回到家, 就看到孩子頭上包著紗布, 一問才知道就是我出差的那晚在樓梯上摔倒的, 怪不得當時我一直覺得不舒服。

Advertisiment
莉莉媽

焦慮來源:經歷十月懷胎和初生階段和孩子的朝夕相對, 許多回歸職場的母親面對暫時的分別, 都會承受或多或少的壓力。 當這種精神負擔無法排解的時候, 就會變得疑神疑鬼, 不能接受和寶寶相關的一切不可知情況。

緩解方法:在需要分離前, 儘早做好心理準備工作, 減輕情緒上的負擔。

與其他監護人交接好:家長的焦慮來源於寶寶的情況不可知, 所以家長需要對暫時的照顧者給予足夠的信任和溝通, 能夠及時掌握寶寶的情況, 避免胡亂猜疑。

分離的練習:平時家長可以先在家裡, 短時間、近距離地進行分離試練, 譬如和寶寶暫時待在不同的房間, 安排一段時間專心做自己的工作。 這樣的練習,

Advertisiment
可以幫助父母更從容地面對現實的分離。

幻想二:別人都不可信

上班之後, 寶寶都給阿姨帶的, 但我實在不放心, 於是有時會讓婆婆幫忙過去看一下, 總覺得要是家裡面沒有人, 阿姨可能不會盡心。 倩兒媽

焦慮來源:擔心別人無法像自己家人一樣用心照顧孩子, 在照顧孩子的心願和分離的現實下變得疑心重重, 無法信任他人。

緩解方法:直面事實, 暫時與寶寶分別是無可避免的事實, 在此情況下, 解決的方法是選擇一位能力最好、最值得信賴的照顧者。

保姆試用期:挑選合適的保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適應新保姆時, 最好提前告知自己對孩子的照顧習慣和教育方式。 另外, 在適應前期應該儘量留在保姆和孩子身邊,

Advertisiment
觀察保姆的工作方式是否適合自己和孩子, 及早達成共識才能放心交接工作。

幻想三:寶寶更需要我照顧

產假復工之後, 我也幫寶寶停了母乳, 每次回家看到寶寶可憐巴巴的表情, 我都感到非常內疚。 如果不是經濟原因, 我也希望能夠全職在家照顧孩子。 木子媽

焦慮來源:既要顧及工作、又要照顧孩子, 家長在兩者之間疲於奔命。 在兩邊都不能好好顧及時, 父母就容易對孩子產生內疚情緒;而工作上的積極性可能會被削弱, 但卻容易以孩子來作為理由。

緩解方法:要減輕對寶寶的內疚感, 以及工作中的失落感, 家長需要調整自己和寶寶的相處方式, 在工作和孩子相處之間找到平衡點。

重新調整相處模式:讓寶寶習慣和你分離的節奏,

Advertisiment
可以提早進行分離練習。 如在上午是工作時間, 下午和晚上是親子時間。 提前給寶寶做心理準備, 讓他能適應家長不在身邊的時間, 或提前與其他照顧者熟悉。 而作為家長也可以利用這種聯繫, 調整自己的狀態, 能夠快速融入工作環境中。

在生活中找回自我:照顧孩子儘管很重要, 但對個人來說看顧孩子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逐漸與孩子分離時, 家長需要重新召回自己的生活, 與伴侶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自我進修或放鬆的悠閒時間;或者與三五好友組織活動, 交流感情等, 都是讓受困於分離焦慮的家長, 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積極嘗試。

可以傳染的焦慮

有時, 家長為了避免影響孩子, 習慣將情緒放在心底,

Advertisiment
自己默默承受。 而事實上, 許多研究和例子都反映, 如家長受到焦慮情緒影響, 孩子也可以敏感地覺察出來。 而在焦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焦慮和不安!

所以, 愛寶寶要先愛惜自己。 當焦慮的產生時, 與其強逼自己去壓抑情緒, 不如讓情緒用合理的方式紓解出來。 而只有在直面壓力的根源, 才能讓我們積極地尋求解決之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