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暫時性小兒口吃 用耐心幫孩子矯正

“我我我.....想想.....”寶寶說話總是重複, 說半天都說不出來, 這種現象在剛學說話的寶寶身上很常見, 媽媽都懊惱:寶寶口吃了!該怎麼辦啊?小編告訴媽媽們, 這種小兒口吃可能是暫時的:寶寶的小腦袋已經裝了很多想法, 但是詞彙量去跟不上。 如此急於表達, 就可能會讓寶寶出現疑似口吃的狀況。 這是寶寶語言發育過程出現的一種常見現象, 媽媽只要注意引導,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改善的。


小兒口吃是如何形成的?

小兒口吃是如何形成的?

寶寶出現口吃的症狀媽媽先別著急, 口吃也有可能是寶寶模仿來的。

Advertisiment
兒童期是寶寶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 這時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模仿性強, 假如親友, 鄰居, 小夥伴中, 如果有口吃的人, 就會成為寶寶模仿的對象。

心理因素也可導致小兒口吃。 大量事實表明, 兒童受驚、被嚴厲斥責、懲罰、嘲笑、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父母雙亡或離異、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懼、焦慮情緒, 都可能會引起小兒口吃。 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 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 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 例如遇見某種動物, 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 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後, 可發生口吃。 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 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後幾小時或幾天之後出現,

Advertisiment
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

某些疾病會影響。 有些疾病對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會產生影響, 從而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發生障礙。 如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症、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 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 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

遺傳問題。 口吃與遺傳、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功能障礙有關, 與語言神經末梢缺陷有關。 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歷史。 此外, 特色療法認為, 說話結結巴巴的原因主要在於患者身體上某些負責發音的肌肉組織功能太弱, 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

如何糾正寶寶的口吃現象

糾正小兒口吃,

Advertisiment
需要媽媽們的耐心與鼓勵, 切不可因為心急而對孩子有所責備和嫌棄。


小兒口吃該如何糾正?

1、不要反復強調孩子說話不流利。

2、注重孩子說話的內容。 耐心傾聽孩子講話的內容, 而不是聽他講得是否流利;對他的講話內容作出反應, 而不是對他的口吃作出反應。

3、不要打斷孩子的表達。 讓孩子將所想的表達出來, 不要打斷、催促他, 讓他使用自己的詞彙。 在孩子表達不出恰當詞彙的時候給予一些提示。

4、給孩子一定的回應。 慢慢地、平靜地重複孩子所講的內容, 並隨之作出應答。

5、每天至少花5分鐘時間與孩子談話, 做到語速緩慢、語言簡單、輕鬆愉快, 這既是示範慢速、流利言語的好方式, 有可説明兒童掌握句法規則。

寶寶口吃,

Advertisiment
媽媽請不要這樣做

糾正的方法很簡單, 當聽到孩子哪一句話結巴時, 可以等他說完以後, 家長先清楚地、連貫地將這句話說一遍, 並讓孩子重複。 在沒有急迫表達的壓力下, 孩子往往會很好地說完這句話。 一般說來, 經過3個月左右, 孩子就不會再有明顯的結巴現象了。 但是, 應提醒家長注意的是, 在發育過程中如果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處理不當的話很可能使孩子成為真的口吃兒。


小兒口吃 媽媽的錯誤處理方式有哪些?

錯誤的處理方式之一:無動於衷。 孩子結巴時, 家長根本不予糾正, 當孩子經常遇到某些問題表達不清時, 就會形成一種“定勢”, 一遇某個詞, 便結巴起來, 發展下去將為口吃。

錯誤的方式之二:是呵斥、打罵孩子。

Advertisiment
本來, 孩子結巴是無意識的, 家長不予強化, 孩子自己並不自覺。 但有的家長, 聽到孩子說話時結結巴巴的, 就會大聲喝斥孩子, 甚至會模仿孩子結巴的樣子, 斥問孩子:“為什麼這麼說?”使孩子突然意識到, 我原來是這麼說!當他再說此句話時, 可能又犯同樣的毛病。 久之便可能發展為口吃兒。 打罵不僅起不到制止作用, 還會為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要記住, 3歲之前的寶寶結巴並不等於口吃。 家長不要給孩子戴上口吃兒的帽子, 也不要暗示孩子哪句話會說不好。 家長只須做一個有心人, 當孩子結巴時, 和言悅色地隨時糾正, 孩子就會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