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暫時隔離法幫毛毛改掉了亂發脾氣的壞毛病

五歲的毛毛是個頑皮淘氣的男孩, 是家裡的“小霸王”。 當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 總是大發脾氣, 尖叫駡人, 摔東西, 踢門, 甚至咬人。 爸爸媽媽為此沒少訓斥打罵他, 可他依然我行我素, 爸爸媽媽感到生氣而無可奈何。
一天, 爸爸媽媽帶他到剛從美國回來的姑姑家去做客, 毛毛與表姐豆豆玩得很高興。 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 媽媽提醒說:“毛毛, 快收拾好玩具, 咱們該回家了。 ”毛毛不理睬媽媽的話, 仍然玩著手裡的玩具。 媽媽又說了一句:“毛毛, 天不早了, 該回家睡覺了。 ”毛毛不耐煩地說:“討厭, 我還想玩一會兒。

Advertisiment
”拖延了10分鐘, 毛毛還是不願走。 最後, 爸爸強行奪下他手中的玩具, 把他拖到門口。 毛毛大哭大鬧起來, 躺在地上打滾。 爸爸媽媽感到十分難堪。
表姐豆豆見此情景, 拿過來一個小鬧鐘, 說:“毛毛, 你亂發脾氣, 應該暫時隔離。 ”姑姑息事寧人, 招呼著大家坐下, 並解釋說:“在美國, 父母對待不聽話的孩子使用一種叫做‘暫時隔離法’的策略。 當孩子的不良行為發生後, 立刻將他置於一個單調、乏味的地方。 他必須呆在那裡, 直至計時器響了之後方可離開。 ”據姑姑說, 暫時隔離法對於終止兒童的不良行為很有效, 她採取這種方法對豆豆進行管教, 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豆豆自己對暫時隔離法也很有經驗了。
爸爸媽媽決定用這種方法來幫助毛毛改掉壞習慣。
Advertisiment
他們首先把毛毛的“亂發脾氣”確定為“目標行為”, 並向毛毛作了解釋。 每當他尖叫哭鬧、打滾時, 爸爸媽媽都平靜地命令他立即到衛生間去暫時隔離, 並把鬧鐘設定為5分鐘, 直到鬧鐘響了才讓他出來。 在他們使用暫時隔離法的第三天, 毛毛已被隔離了6次。 在以後的一段時間中, 隨著反復應用暫時隔離法, 毛毛明顯減少了發脾氣的次數, 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採用正確的方式與人交往, 大家都說毛毛變得懂事可愛了。
暫時隔離法是兒童心理學家推薦給父母的一種有效管教兒童不良行為的方法, 又稱“面壁法”, 對於像發脾氣這樣的衝動性的、難以控制的行為是安全、有效的, 而且不會對孩子產生感情上的傷害。
Advertisiment

實施暫時隔離法時, 首先要選擇孩子的一種不良行為作為目標行為, 向孩子說明如果他再出現這樣的行為就要被暫時隔離。 當孩子發生此種不良行為時, 要以儘量簡短的命令在10秒鐘之內將孩子送往隔離地點。 隔離地點必須是單調無聊的地方, 隔離時間按照孩子年齡而定, 以一歲1分鐘為原則。 使用可移動的計時器, 並且放在孩子拿不到但聽得到的地方。 當父母和孩子都熟悉了暫時隔離法, 還可以將它擴展為兩人或多人隔離法。
當兩個孩子爭吵、—起惹麻煩的時候, 儘管你多次訓斥, 仍然無濟於事, 這時就是對孩子們進行暫時隔離的最佳時機。 父母沒有必要充當法官來追究哪個孩子挑起事端或不對,
Advertisiment
可以同時把他們分別送往暫時隔離處。 馬上告訴兩個孩子去不同的隔離地點, 切記不能將玩具帶到隔離處, 兩個孩子彼此應看不到對方, 定時鐘放到他們都能聽見的地方。
如果孩子的不良行為與玩具有關, 如爭奪玩具、用玩具打人或破壞玩具等, 也可將暫時隔離法用於玩具——把玩具隔離起來。 孩子們接受了失去玩具的教訓後, 會懂得友好地分享玩具, 而不是讓玩具被隔離。
當然, 暫時隔離法也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不良行為。 像不願做作業、忘記做家務、膽小、害羞、依賴、孤僻等行為, 就不宜用暫時隔離法來處理。 因為暫時隔離是不良行為的阻止者, 而不是良好行為的發動者c你可以用它來制止孩子的衝動性、攻擊性、破壞性行為,
Advertisiment
但不能用它來鼓動孩子做他不樂意做的事情。 另外, 對於12歲以上的大孩子, 也不適宜用這種方法。
年輕的父母們, 您的孩子是否有頂嘴、搶玩具、亂扔東西、哭鬧、發脾氣、打人這樣一些讓您頭疼的不良行為?不妨用暫時隔離法試試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