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那麼小, 怎麼也會有暴力傾向呢?那麼, 你看看有些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就該知道孩子的暴力行為不是一天養成的......
絕大部分的人認為青少年才是暴力傾向最大的人。 但加拿大著名的暴力行為研究專家特裡姆佈雷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人類的暴力傾向通常是在蹣跚學步的幼兒時期達到頂峰的。
幸運的是, 兩歲大的幼兒尚不能給人類造成太大的危害, 但如果你不及早幫助他們控制憤怒情緒, 等到他們長大成人 , 即使想幫他們, 恐怕為時已晚。 因此, 家長們尤其是有暴力傾向寶寶的家長們一定要儘早清醒過來,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經常打別的小朋友 、摔東西、欺負小動物、揪大人頭髮、咬大人的手, 家長們就要特別注意了, 這就是寶寶暴力傾向的最初體現。 首先我們要瞭解寶寶暴力的原因。
1、暴力是寶寶自衛的一種方式。 寶寶打人有時候是出於一種自衛, 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 可能是因為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 或者有人先打了他, 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髮。 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 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只是一種本能。
2、語言表達貧乏。 因為2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 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 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3、環境影響。 寶寶天生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
Advertisiment
針對寶寶的各種暴力行為, 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才能消除他們的暴力傾向呢
1、關愛寶寶是根本。 家長首先應該給予孩子最基本的愛, 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滿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 只有讓孩子體驗到父母之愛的溫暖, 寶寶才有意識和理念去愛他人和外物。
同時, 家長應從小培養寶寶對他人和事物的愛心, 比如, 當家長的一方身體不舒服時, 另一方可教育孩子去關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園遊玩時, 看到美麗的花,
Advertisiment
2、教導寶寶正確的交往策略。 多數寶寶的攻擊行為都屬於一時衝動的類型, 其實他們心中是渴望友誼的, 只是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 這種時候, 家長應該及時教給寶寶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 教寶寶運用多種方式來化解困境。
3、教寶寶控制情緒。 情緒在人的心理變化中起著核心作用。 幼兒還沒有學會如何控制情緒, 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逐步戰勝情感刺激, 使孩子有穩定的情緒, 能與周圍環境相適應、融合。
心理學研究 表明, 群體環境和集體活動最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家長可以多創造這樣的環境,
Advertisiment
准媽咪百問 解讀孕期疑問
完美孕育全面解析:孕早期篇
親子趣圖故事:寶寶心事和孕媽媽的肚皮畫展
2011適合兔寶寶的吉祥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