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兒童都是動畫迷。 但是往往隱藏在美麗畫面和甜美聲音背後的動畫暴力, 對兒童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 很多誇張的肢體打鬥和攻擊給受害者帶來了傷害, 站起來後又立馬活蹦亂跳。 這些內容很容易誤導幼兒對這些行為後果的認識, 從而釀成大禍。
一、幼兒喜愛的動畫片中所含暴力因素分析1、動畫片中暴力因素的類型
動畫暴力即用動畫技巧以可愛的卡通形象呈現暴力的內容。 依照暴力的目的性、公開性、傷害性等標準, 可以將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分為如下幾種:
肢體暴力——指生物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非現實存在的超能力來攻擊自身或對方,
Advertisiment
武器暴力——指生物運用任何器具、物品如槍支、刀劍、棍棒或隨手可以利用的任何器物以攻擊、傷害自身或其他生物的行為。
物品損毀——特指人為造成的物品毀壞, 如砸桌椅、砸碗摔盆、擊碎玻璃、縱火等行為。
威脅暴力——指對生物或物品的存在現狀(人身安全)構成當下的(即時的、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實質性威脅的行為, 如恐嚇、威逼(槍上膛、刀架脖)等。
心理暴力——指恐怖懸疑的氣氛渲染, 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2、幼兒喜愛的動畫片大多含有暴力因素
為了調查幼兒喜歡看哪些動畫片, 我請幼稚園的各班老師幫忙問了班級的孩子並做了記錄。
Advertisiment
選取的研究物件中一半以上的動畫片內容是以暴力題材為主的, 完全沒有暴力因素的就是日本的以嬰幼兒為主要觀眾的動畫片《巧虎》。 這部以教育為主的益智動畫通過可愛的動物形象帶領幼兒一起學習, 非常適合幼兒觀看。 另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是英國的《湯瑪斯》, 它通過小火車頭的各種遭遇讓幼兒明白怎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但其中還是會有少量的暴力因素, 如偶爾出現的一些挑釁的言語和破壞行為等。
其餘的動畫片中一半以上是以暴力題材為主,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動畫片作為幼兒接受外界資訊的主要來源之一, 對幼兒的認知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幼兒由於接觸面窄, 除了親人、鄰居、幼稚園的老師和同學, 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而動畫片中經常出現幼兒不曾接觸的人物、動物和社會環境等, 甚至是奇幻的世界, 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 幼兒從各個動畫片的故事中獲知了其中的世界觀, 知道了他們並不一定真正理解的詞句和行為, 同時形成了他們自己的社會價值觀。
1、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心理的影響
①對幼兒社會認知的影響
社會認知是瞭解、接受社會文化對個體的各種要求並逐步內化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小女孩因為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經常出現的紅太狼追打灰太狼的場景, 認為男生就應該被女生打, 在她的認知中紅太狼不高興就可以打灰太狼, 灰太狼從來不還手或反抗, 也沒有任何人制止它, 就說明紅太狼的行為是對的, 她還進一步將其套進所有的男女之間, 對男女社會關係有了錯誤的認知。這個例子清楚地說明了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的社會認知有很大的影響。另外,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動畫片中的人物通過暴力行為達到自身的目的,他們並不理解什麼是以暴制暴,因此,形成了現實中的一些矛盾可以通過暴力來解決,想要的東西也可以通過暴力得到的認知。這些都是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社會認知的不良影響。
②對幼兒情緒的影響
如:有的幼稚園在午睡後會播半小時的動畫片給孩子們看。之後有家長反映說:“幼稚園在播放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後,孩子回來後問我知道不知道殺人有幾種方法,還告訴我幾種作案方法。過幾天又對我說安眠藥吃多了也會死,而且晚上必須開燈才敢睡(這孩子是從三周歲就自己睡的)。這下我怕了,原來想看看偵探片也好,練練膽量,沒想到膽更小了。我擔心再這樣下去情況會更嚴重,打電話給孩子的園長,堅決反對播放這種暴力片,後來幼稚園聽取了我的意見停播了。”
這個例子裡我們看到,孩子因為看帶有恐怖色彩的動畫片而受到了影響,整天想著殺人的各種手法,他們不自覺地把動畫片中的恐怖氣氛帶到了現實生活中,致使情緒一直處於緊張、害怕的狀態中,連一個人睡覺都不敢了。可見,幼小的孩子們極易受動畫片中的這種心理暴力因素的影響。我們在為孩子選動畫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並不只有那些充斥大量武打場面的動畫片才是暴力動畫片,很多表面看起來沒問題的動畫片,其實隱藏著不同類型的暴力因素。
③對幼兒語言的影響
幼兒語言發展除受先天條件的制約外,主要受周圍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幼兒身邊的語言環境則主要是家庭和幼稚園,這兩者影響較大,另外就是幼兒常看的動畫片。動畫片的語言不僅語音標準,而且詞彙豐富。幼兒觀看動畫片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詞彙量,為幼兒提供形象化的語言,訓練他們的傾聽技能,而且通過與同伴講述故事內容,能夠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動畫片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難時,幼兒會伴隨主人公的行動、語言去理解,並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從中增長知識、豐富見識。但是,由於現在很多動畫片中因為商業元素而添加了很多成人化的語言和形象,這些都和幼兒的年齡不符合,很多幼兒會從動畫片中學到一些很暴力的詞彙。
從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關於動畫片對孩子哪方面的影響最多,有65.6%的家長認為是語言;而對兒童看動畫片的負面影響,有74.2%的家長認為是兒童頻繁學著動畫片中角色的臺詞,說很多不符合年齡的話,另外還有60.2%的家長認為是讓兒童變得暴力,學著動畫片的情節打人,語言也變得暴力。
④對幼兒的暴力傾向的影響
在研究中,雖然並未發現有哪個研究物件看了動畫片直接訴諸暴力犯罪,但兒童言行中的暴力傾向的增加是明顯的。在個案訪談中,選擇的10位元訪談物件都是各個班級平時攻擊性行為相對較多的孩子,這些孩子談到動畫片就非常激動,立刻就會擺出動畫片中人物比較厲害的動作。他們平時就喜歡模仿動畫片中的人物動作和說話的語氣或用詞,並且同伴之間的好鬥性十分明顯。雖然他們之間的打架有時候只是學著做一做動作,只是鬧著玩,但是還是有受傷的情況發生。
在與一個中班小男孩談到《鎧甲勇士》時,他馬上比劃了一個武打的動作,一臉得意。問男孩子為什麼喜歡鎧甲勇士,回答是因為鎧甲勇士會打怪獸,喜歡奧特曼也是因為會打怪獸。
從個案訪談的結果來看,尤其是小男孩,對以“力量”為代表的動畫片英雄人物非常的崇拜,甚至是迷戀。對於女孩子來說,對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卻沒有這麼明顯,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動畫人物的偏好上,男生明顯傾向于喜歡有力量特徵的,有能力征服對手的;而女生則傾向于可愛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暴力性動畫片對兒童尤其是男孩子的暴力性傾向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2、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行為的影響
①使幼兒的破壞行為增多
孩子的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而榜樣人物行為的後果直接影響孩子對這一行為的判斷。若榜樣人物的行為受到表揚,則幼兒會積極地模仿;若受到批評,則會抑制幼兒的行為;若沒有任何影響,幼兒依然會模仿。通過在幼稚園觀察後發現,他們每次看了動畫片之後,都會有特別多地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行為出現。有一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後,孩子們在玩玩具和看書的時候情緒明顯比平時激動,許多孩子把玩具和書本亂丟、亂扯,用力地敲桌子,老師制止之後,沒一會兒又開始了,而且都笑得很開心。看到玩具和書本毀壞,都讓他們非常激動和享受。動畫片《貓和老鼠》幽默搞笑,但都是通過兩隻小動物在互相追打中發生的趣事來引人發笑,它們經常把屋子搞得一團亂,顯然幼兒因此覺得破壞周圍的事物也能使他們開心。而且這部動畫片中的各種暴力行為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管是主角受傷了還是東西被毀壞了,都能很快地恢復過來。這讓幼兒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因而行為更加放肆。
②幼兒容易模仿攻擊性行為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喜歡把自己當成打怪獸的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行為的嚴重後果都會抑制幼兒的行為。而在這裡,對他們來說只是個遊戲,他將自己的角色設定為拯救世界的英雄,將其他人設定為將要被打敗的怪獸,由於這樣的背景,他們的攻擊行為就變得合理了,幼兒也就沒有了顧忌。在他們看動畫片的時候,那些勇士最終打敗了敵人受到了讚揚和崇拜,他們把自己也帶入了其中,與動畫片中的英雄一同享受了那種成就感,然後在現實中,他們就通過這樣的遊戲來獲得成就感。這些打著正義的旗號卻有大量暴力因素的動畫片剛好為幼兒設定了一個他們認為可以任意進行攻擊性行為的情境,使得孩子們的暴力行為不斷增多。
從問卷結果來看,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幼兒觀看動畫片的負面影響是行為變的暴力,會學著動畫片的情節打人。我們去問幼兒時,他們也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會不自覺地模仿,這主要是因為:主流的動畫片都是具有強烈的正面色彩的,無論是否包含了大量的暴力內容,其情感都是正面向上的,塑造了許多英雄的形象。幼兒很容易崇拜這些在動畫片中幾乎無所不能的厲害人物,因此不自覺地將其當做自己的榜樣,常常模仿那些卡通人物的語言和行為。在他們看來那些打鬥的動作新奇有趣,即使有些是“壞人”的行為,他們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還是會表現出來。而那些消滅邪惡的正義人物的行為就被理所當然的合理化了,他們的生活充滿幻想,有時候甚至會將現實和想像搞混,所以幼兒認為那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也可以成為那樣。我們經常看到小男孩模仿奧特曼打怪獸,但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怪獸讓他們打,這時他們就會把身邊的人假想成怪獸進行攻擊性行為,意外造成傷害的例子屢見不鮮。
三、改善動畫片環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是一個弱勢的群體,弱勢的表現除了不能自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兒童對於資訊的辨別和篩選能力是比較弱的,無法像成人一樣去分辨是非。簡單地說,兒童由於處於成長階段,社會經驗和社會閱歷都非常有限,對於周圍的事物都缺乏深刻地瞭解和認識。同時兒童對於周圍的事物和環境又充滿了好奇和模仿的欲望,這就使得兒童對於正確的引導和錯誤的誤導都很容易去接受,也就是一種不加篩選和辨別的接受。例如,在看到父親悠然自得地抽煙時,兒童並不會去分析也不可能以現有的認識來分析,抽煙有害健康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先天就瞭解的,而兒童所看到的只是家長十分享受的樣子。往往這就使兒童建立起了吸煙是一種享受和快樂,有的時候兒童還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模仿抽煙的動作。這樣的例子還是比較常見的,這就是因為兒童由於心智上的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由此可見,將動畫片內容中體現的深刻含義讓兒童去領會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而暴力刺激的形式反而引起了兒童的注意。那麼這種暴力的形式就會因兒童缺乏分辨能力起到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果,那麼其後果就很難想像了。
1、動畫片的製作應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幼兒分辨力太弱,因此在動畫片製作中,我們必須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和身心發展特點,儘量減少其中的暴力因素,不要為了吸引觀眾而利用暴力的手段娛樂觀眾,這對幼兒有很大的不良影響。動畫片的製作,引進,都應當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經濟效益居其次。我們不強調動畫片的說教,但每一部動畫片,必須具備的,就是兒童們在看完之後,有一種美與醜、善與惡、機智與愚蠢的體會,這就是動畫片的教育價值。優秀的動畫片,故事情節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讓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具有良好的影響。
2、加強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接觸動畫片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孩子判斷是非、好惡、美醜的能力較低,而他們又喜歡模仿,所以父母要根據他們好模仿的特點加以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向孩子正確介紹正面人物的形象,幫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質,使他們從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為,提高到學習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質上來。發現孩子模仿壞人壞事,要對他們進行耐心教育,使孩子能認清壞人的本質,而且激發對他們的痛恨,這是制止孩子模仿壞人壞事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長要盡可能地同孩子一起選擇,收看和評論動畫片,比如,告訴孩子對動畫片中不良行為要加以抵制。要注意啟發孩子提高鑒賞能力,抓住兒童可塑性強的有力契機,引導他們接受符合社會要求,同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家長還要經常保持與孩子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及時肯定他們在成長發展方面的進步,糾正不良的模仿行為。總之,要使動畫片真正成為兒童的良師益友。
由於教師對兒童的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更應該把孩子從動畫中解救出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因注重引導,講述動畫中的不良動作的危害。也可以就動畫中的情節,人物,來讓同學們展開討論,給學生們發言權,以知道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在討論爭辯中獲取正確的價值取向。
對男女社會關係有了錯誤的認知。這個例子清楚地說明了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的社會認知有很大的影響。另外,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動畫片中的人物通過暴力行為達到自身的目的,他們並不理解什麼是以暴制暴,因此,形成了現實中的一些矛盾可以通過暴力來解決,想要的東西也可以通過暴力得到的認知。這些都是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社會認知的不良影響。②對幼兒情緒的影響
如:有的幼稚園在午睡後會播半小時的動畫片給孩子們看。之後有家長反映說:“幼稚園在播放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後,孩子回來後問我知道不知道殺人有幾種方法,還告訴我幾種作案方法。過幾天又對我說安眠藥吃多了也會死,而且晚上必須開燈才敢睡(這孩子是從三周歲就自己睡的)。這下我怕了,原來想看看偵探片也好,練練膽量,沒想到膽更小了。我擔心再這樣下去情況會更嚴重,打電話給孩子的園長,堅決反對播放這種暴力片,後來幼稚園聽取了我的意見停播了。”
這個例子裡我們看到,孩子因為看帶有恐怖色彩的動畫片而受到了影響,整天想著殺人的各種手法,他們不自覺地把動畫片中的恐怖氣氛帶到了現實生活中,致使情緒一直處於緊張、害怕的狀態中,連一個人睡覺都不敢了。可見,幼小的孩子們極易受動畫片中的這種心理暴力因素的影響。我們在為孩子選動畫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並不只有那些充斥大量武打場面的動畫片才是暴力動畫片,很多表面看起來沒問題的動畫片,其實隱藏著不同類型的暴力因素。
③對幼兒語言的影響
幼兒語言發展除受先天條件的制約外,主要受周圍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幼兒身邊的語言環境則主要是家庭和幼稚園,這兩者影響較大,另外就是幼兒常看的動畫片。動畫片的語言不僅語音標準,而且詞彙豐富。幼兒觀看動畫片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詞彙量,為幼兒提供形象化的語言,訓練他們的傾聽技能,而且通過與同伴講述故事內容,能夠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動畫片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難時,幼兒會伴隨主人公的行動、語言去理解,並思考解決遇到的問題,從中增長知識、豐富見識。但是,由於現在很多動畫片中因為商業元素而添加了很多成人化的語言和形象,這些都和幼兒的年齡不符合,很多幼兒會從動畫片中學到一些很暴力的詞彙。
從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關於動畫片對孩子哪方面的影響最多,有65.6%的家長認為是語言;而對兒童看動畫片的負面影響,有74.2%的家長認為是兒童頻繁學著動畫片中角色的臺詞,說很多不符合年齡的話,另外還有60.2%的家長認為是讓兒童變得暴力,學著動畫片的情節打人,語言也變得暴力。
④對幼兒的暴力傾向的影響
在研究中,雖然並未發現有哪個研究物件看了動畫片直接訴諸暴力犯罪,但兒童言行中的暴力傾向的增加是明顯的。在個案訪談中,選擇的10位元訪談物件都是各個班級平時攻擊性行為相對較多的孩子,這些孩子談到動畫片就非常激動,立刻就會擺出動畫片中人物比較厲害的動作。他們平時就喜歡模仿動畫片中的人物動作和說話的語氣或用詞,並且同伴之間的好鬥性十分明顯。雖然他們之間的打架有時候只是學著做一做動作,只是鬧著玩,但是還是有受傷的情況發生。
在與一個中班小男孩談到《鎧甲勇士》時,他馬上比劃了一個武打的動作,一臉得意。問男孩子為什麼喜歡鎧甲勇士,回答是因為鎧甲勇士會打怪獸,喜歡奧特曼也是因為會打怪獸。
從個案訪談的結果來看,尤其是小男孩,對以“力量”為代表的動畫片英雄人物非常的崇拜,甚至是迷戀。對於女孩子來說,對英雄的崇拜和模仿卻沒有這麼明顯,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動畫人物的偏好上,男生明顯傾向于喜歡有力量特徵的,有能力征服對手的;而女生則傾向于可愛的。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暴力性動畫片對兒童尤其是男孩子的暴力性傾向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2、動畫片中的暴力因素對幼兒行為的影響
①使幼兒的破壞行為增多
孩子的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而榜樣人物行為的後果直接影響孩子對這一行為的判斷。若榜樣人物的行為受到表揚,則幼兒會積極地模仿;若受到批評,則會抑制幼兒的行為;若沒有任何影響,幼兒依然會模仿。通過在幼稚園觀察後發現,他們每次看了動畫片之後,都會有特別多地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行為出現。有一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後,孩子們在玩玩具和看書的時候情緒明顯比平時激動,許多孩子把玩具和書本亂丟、亂扯,用力地敲桌子,老師制止之後,沒一會兒又開始了,而且都笑得很開心。看到玩具和書本毀壞,都讓他們非常激動和享受。動畫片《貓和老鼠》幽默搞笑,但都是通過兩隻小動物在互相追打中發生的趣事來引人發笑,它們經常把屋子搞得一團亂,顯然幼兒因此覺得破壞周圍的事物也能使他們開心。而且這部動畫片中的各種暴力行為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管是主角受傷了還是東西被毀壞了,都能很快地恢復過來。這讓幼兒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因而行為更加放肆。
②幼兒容易模仿攻擊性行為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喜歡把自己當成打怪獸的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行為的嚴重後果都會抑制幼兒的行為。而在這裡,對他們來說只是個遊戲,他將自己的角色設定為拯救世界的英雄,將其他人設定為將要被打敗的怪獸,由於這樣的背景,他們的攻擊行為就變得合理了,幼兒也就沒有了顧忌。在他們看動畫片的時候,那些勇士最終打敗了敵人受到了讚揚和崇拜,他們把自己也帶入了其中,與動畫片中的英雄一同享受了那種成就感,然後在現實中,他們就通過這樣的遊戲來獲得成就感。這些打著正義的旗號卻有大量暴力因素的動畫片剛好為幼兒設定了一個他們認為可以任意進行攻擊性行為的情境,使得孩子們的暴力行為不斷增多。
從問卷結果來看,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幼兒觀看動畫片的負面影響是行為變的暴力,會學著動畫片的情節打人。我們去問幼兒時,他們也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會不自覺地模仿,這主要是因為:主流的動畫片都是具有強烈的正面色彩的,無論是否包含了大量的暴力內容,其情感都是正面向上的,塑造了許多英雄的形象。幼兒很容易崇拜這些在動畫片中幾乎無所不能的厲害人物,因此不自覺地將其當做自己的榜樣,常常模仿那些卡通人物的語言和行為。在他們看來那些打鬥的動作新奇有趣,即使有些是“壞人”的行為,他們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還是會表現出來。而那些消滅邪惡的正義人物的行為就被理所當然的合理化了,他們的生活充滿幻想,有時候甚至會將現實和想像搞混,所以幼兒認為那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也可以成為那樣。我們經常看到小男孩模仿奧特曼打怪獸,但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怪獸讓他們打,這時他們就會把身邊的人假想成怪獸進行攻擊性行為,意外造成傷害的例子屢見不鮮。
三、改善動畫片環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是一個弱勢的群體,弱勢的表現除了不能自立以外,更重要的是兒童對於資訊的辨別和篩選能力是比較弱的,無法像成人一樣去分辨是非。簡單地說,兒童由於處於成長階段,社會經驗和社會閱歷都非常有限,對於周圍的事物都缺乏深刻地瞭解和認識。同時兒童對於周圍的事物和環境又充滿了好奇和模仿的欲望,這就使得兒童對於正確的引導和錯誤的誤導都很容易去接受,也就是一種不加篩選和辨別的接受。例如,在看到父親悠然自得地抽煙時,兒童並不會去分析也不可能以現有的認識來分析,抽煙有害健康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先天就瞭解的,而兒童所看到的只是家長十分享受的樣子。往往這就使兒童建立起了吸煙是一種享受和快樂,有的時候兒童還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模仿抽煙的動作。這樣的例子還是比較常見的,這就是因為兒童由於心智上的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
由此可見,將動畫片內容中體現的深刻含義讓兒童去領會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而暴力刺激的形式反而引起了兒童的注意。那麼這種暴力的形式就會因兒童缺乏分辨能力起到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果,那麼其後果就很難想像了。
1、動畫片的製作應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幼兒分辨力太弱,因此在動畫片製作中,我們必須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和身心發展特點,儘量減少其中的暴力因素,不要為了吸引觀眾而利用暴力的手段娛樂觀眾,這對幼兒有很大的不良影響。動畫片的製作,引進,都應當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經濟效益居其次。我們不強調動畫片的說教,但每一部動畫片,必須具備的,就是兒童們在看完之後,有一種美與醜、善與惡、機智與愚蠢的體會,這就是動畫片的教育價值。優秀的動畫片,故事情節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讓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具有良好的影響。
2、加強家長和教師在兒童接觸動畫片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孩子判斷是非、好惡、美醜的能力較低,而他們又喜歡模仿,所以父母要根據他們好模仿的特點加以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向孩子正確介紹正面人物的形象,幫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質,使他們從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為,提高到學習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質上來。發現孩子模仿壞人壞事,要對他們進行耐心教育,使孩子能認清壞人的本質,而且激發對他們的痛恨,這是制止孩子模仿壞人壞事行之有效的方法。家長要盡可能地同孩子一起選擇,收看和評論動畫片,比如,告訴孩子對動畫片中不良行為要加以抵制。要注意啟發孩子提高鑒賞能力,抓住兒童可塑性強的有力契機,引導他們接受符合社會要求,同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家長還要經常保持與孩子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及時肯定他們在成長發展方面的進步,糾正不良的模仿行為。總之,要使動畫片真正成為兒童的良師益友。
由於教師對兒童的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更應該把孩子從動畫中解救出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因注重引導,講述動畫中的不良動作的危害。也可以就動畫中的情節,人物,來讓同學們展開討論,給學生們發言權,以知道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在討論爭辯中獲取正確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