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家庭和聯邦司法部的一份調查表明, 目前德國大部分的家庭不存在家庭暴力現象, 87%的德國家庭將沒有家庭暴力的環境視為孩子成長的理想環境。 1992年有41%的青年表示曾經被父母用棍棒打過, 目前這個數字是5%。 1992年, 44%的孩子說曾經挨過父母的耳光, 現在這個數字為14%。 新的教育觀念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德國2000年頒佈的關於禁止對兒童使用暴力的法規。
即便是現在那些打孩子的家長也很少認為打孩子是“必要的”。 暴力並不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手段, 目前這一觀點已經被大多數的德國家庭接受。
Advertisiment
而孩子即使那樣令人難以容忍, 家長也必須繼續對其悉心照顧。 每當家長好容易有點自己的時間正準備坐下喘口氣的時候, 孩子就會馬上開始搗蛋,
Advertisiment
父母當然會儘量容忍孩子的所作所為, 但有時候他們也難免情緒失控, 因此一種完全沒有暴力的教育環境是很難實現的, 絕對沒有打過孩子的家長是很少的。 其他形式的暴力行為在家庭中也並不少見, 試問哪個父母沒威脅過孩子要扔下他們不管?很多家長也會出於一時的憤怒給孩子訂下條條禁令以示懲罰。 要讓家長完全不使用暴力是不切合實際的。 孩子會懂得, 自己的父母並非聖人, 難免有時候會情緒失去控制。 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明白, 孩子有權利在沒有身體和精神暴力的環境中長大, 他們應該盡可能的給孩子提供這種環境。 當然, 偶爾的失態並不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Advertisiment
當家長對孩子威脅吼叫甚至打罵的時候, 家長也應該意識到他們必須有所改變。 那些把自己的孩子當作金絲雀關在籠中的家長, 更是要明白這種過度的呵護同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損傷, 他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到諮詢機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觀點來源:採訪心理學碩士。 基爾斯汀•達文, 慕尼克兒童保護中心家庭治療師, 德國兒童保護聯合會慕尼克分會會員;《世界報》, 2004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