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替你解決寶寶腹瀉三大問題

寶寶腹瀉了, 該怎麼辦?讓我們替你解決你的煩惱。

寶寶腹瀉怎麼辦?
白露已過, 秋天將至, 越來越涼爽的秋季正是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 該病的病原體是輪狀病毒, 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徵, 即感冒、嘔吐、腹瀉。 年輕的父母千萬別忘了幫寶寶做好預防腹瀉的準備。
提問1:腹瀉是否都要用抗生素?
秋季寶寶腹瀉往往起病急, 開始表現為發燒, 測體溫在38―39.5℃之間, 同時伴有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狀, 隨後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 少則一天數次, 多則數十次, 大便稀薄, 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 有時呈白色米湯樣, 多無特殊腥臭味。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是否該給寶寶服用抗生素呢?
回答: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寶寶不必使用抗生素
事實上, 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多為病毒或產毒素細菌引起, 可以不用抗菌藥物, 只要做好液體療法, 選用微生態調節劑和粘膜保護劑, 大多數患兒可以治癒;大約30%拉膿血便患兒多為侵襲細菌(如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 仍主張使用敏感抗菌藥物。 通常使用一種當地有效的抗菌藥物。 如用藥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 再考慮更換一種抗菌藥物。 濫用抗菌藥物會造成細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 同時還可繼發腸道菌群失調、黴菌性腸炎等, 使腹瀉病遷延或加重。
提問2:寶寶腹瀉後是否要禁食?
急性腹瀉時, 寶寶的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非常弱,
Advertisiment
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非常困難。 因此, 對於小兒腹瀉, 一些爺爺奶奶輩兒的傳統觀點是對急性腹瀉採用禁食8―12小時的方法, 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 這種令“胃腸道休息”的治療方法是否正確呢?
回答:不禁食, 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餵養或餵食
較長時間饑餓, 不僅不利於患兒營養的維持, 並且如果原來有營養不良者, 其營養狀況將更進一步惡化, 還會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 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 使免疫力下降, 反復感染, 最後導致“腹瀉, 營養不良, 再次腹瀉”的惡性循環。 有些患兒還會因禁食饑餓而哭鬧不止, 甚至發生低血糖, 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 目前的主張是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餵食。 繼續餵食的寶寶食欲恢復快,
Advertisiment
腹瀉和嘔吐次數並未因此而增加, 且體力恢復早, 抗病力較強, 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提問3:腹瀉後是否馬上要止瀉?
寶寶腹瀉後, 通常情況下都是上吐下瀉的慘狀, 看著非常可憐。 於是, 不少爸爸媽媽會立刻給寶寶採取止瀉的方式。 可也有家長認為, 把體內的雜質吐出來或是排泄出來, 反而對身體有好處, 那麼, 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呢?
回答: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嘔吐和腹瀉在某種情況下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所以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如食物中毒或誤服毒物引起的腹瀉, 應促進毒素排除, 故應慎用止瀉藥, 不僅不應該使用止瀉藥, 相反, 應給予催吐和瀉藥, 以促進毒物的排出。
Advertisiment
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嘔吐和腹瀉, 容易造成脫水及水電解質紊亂, 有的可能會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所以這類情況下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還需應用抗菌素治療。 對急性腹瀉併發輕、中度脫水患兒, 治療首選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進行口服補液療法。 寶寶每腹瀉一次, 服口服補液鹽約50―100毫升, 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
寶寶腹瀉了, 媽媽切勿慌張, 應該讓寶寶對症醫治, 以免對寶寶帶來危害。
(兼職編輯:劉錦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