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傷寶寶聽力的10個動作

寶寶的聽力敏感而脆弱,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家長無意識的動作卻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那麼, 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 有哪些習慣動作是需要避免的呢?

習慣動作1常給寶寶掏耳朵

許多媽媽看到孩子耳朵裡有耳垢, 看著不舒服, 就忍不住用掏耳勺給孩子掏耳朵。 但據統計, 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 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如果日常護理不當, 孩子的耳朵很容易發生感染、發炎、潰爛等症狀。

還有些寶媽喜歡隨手用髮夾、棉簽或手指甲等, 在孩子的耳道內掏挖, 這樣,

Advertisiment
病菌很容易進入中耳腔內, 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長期流膿, 甚至造成鼓膜穿孔。

清潔寶寶耳朵, 最忌諱的是用鐵的、鋼的金屬耳勺、塑膠耳勺等硬器掏耳朵。

可以將乾淨的毛巾沾濕後擰乾, 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 輕輕擦拭外耳部位。

如果用棉簽清潔耳部, 千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 可用嬰兒專用的大頭棉簽為寶寶清潔耳朵。

習慣動作2讓寶寶平躺著喝奶

新媽媽在給小寶寶餵奶時, 如果不注意姿勢和體位, 也可能會給小寶寶的耳朵帶來意外的傷害。 比如說讓寶寶平躺著喝奶, 寶寶的身體處於水準位, 很容易引起嗆咳, 此時奶汁便可能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 小寶寶的咽鼓管長度較短而寬度較大,

Advertisiment
更加接近水準位置, 奶水很容易經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引起急性炎症, 進而影響寶寶的聽力。

由媽媽哺喂母乳的寶寶, 通常採取側臥的姿勢來吸吮;

用奶瓶喝奶的寶寶, 應將寶寶的頭部墊高至少45度, 讓奶瓶與寶寶維持水準而不是垂直90度的角度, 以減緩奶水的流速, 進而避免寶寶嗆奶。

習慣動作3拍打寶寶的臉

和孩子逗著玩時, 拍拍他的臉當然可以, 但注意要避開耳朵, 以免產生意外, 使寶寶的耳膜在大力衝擊下受到損傷, 出現穿孔。

穿孔的鼓膜會使中耳與外界相通, 除了對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外, 還會失去保護作用, 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都會經穿孔進入中耳, 引起感染、流膿。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還可能會引發腦膜炎等其他疾病。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揪寶寶的耳朵, 更不能打耳朵附近的部位。

習慣動作4高分貝音樂或噪音刺激

現在不少劣質玩具的音量過大, 簡直成了噪音, 如果把這些音源長時間、近距離地放在寶寶前面, 可能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寶寶長期生活在機場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的地方, 也需定期檢查聽力。

給寶寶買發聲玩具時要儘量選擇能夠調節音量的玩具, 並且注意購買正規廠商生產的有品質保證的發聲玩具。 買回來之後, 即便是可調節音量的玩具, 也要控制寶寶玩耍的時間。

儘量少帶孩子去比較吵鬧的遊樂場所, 或者要縮短在遊樂場逗留的時間。

最好不要帶學齡前的孩子去電影院、KTV、酒吧等娛樂場所。

Advertisiment

習慣動作5捏緊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時候鼻涕很多, 有的家長給孩子擤鼻涕時, 往往用兩個手指捏住他的兩側鼻翼, 讓他用力將鼻涕擤出。 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 而且很危險,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 如果兩側鼻孔都捏住用力擤, 鼻涕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被從鼻後孔擠出, 到達咽鼓管, 引發中耳炎。

方法一: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 由另一側將鼻涕向外擤出, 然後用相同的方法再擤另一側鼻孔。

方法二:將下巴向上抬起, 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 通過鼻子抽吸將鼻涕從後鼻孔回吸到鼻咽部, 然後經口咯出, 然後用相同的方法再抽吸另一側鼻子。

需要注意的是, 無論用哪種方法給寶寶擤鼻涕,

Advertisiment
都不能用力過猛。

習慣動作6捂住口鼻打噴嚏

孩子打噴嚏時, 有些父母會讓他憋住噴嚏, 或者不時捂著孩子的嘴和鼻子, 其實這樣做並不好。 因為人的咽部與中耳鼓室之間有一個咽鼓管, 它維護著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 打噴嚏如果捂緊嘴和鼻子, 會使鼻部壓力增高, 細菌、病毒就容易隨氣流由咽鼓管進入壓力低的中耳鼓室, 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打噴嚏時不要正對著別人, 應用手帕或衛生紙巾輕輕掩住口鼻, 既要讓噴嚏打出來, 又不讓飛沫向遠處擴散。

習慣動作7游泳、洗澡不注意保護

游泳、洗澡時寶寶的耳朵最容易進水, 在玩水的時候有水進入耳朵沒有及時清理, 極容易誘發寶寶內耳感染、損害聽力。

游泳時可使用游泳專用耳塞,以防止水的進入。洗澡游泳後,耳道內若積水,可將頭偏向一側,使耳道口朝下,單足跳躍數次,使耳道內的積水自動流出。隨後,用清潔的醫用棉簽蘸取耳道清潔液輕輕擦拭,殺滅耳道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預防耳道內感染。習慣動作8捏鼻子灌藥

孩子生病了卻不願意吃藥,有些爸媽只好捏鼻子喂藥。這樣做並不會影響寶寶味蕾,使藥的味道減輕,反而有可能在寶寶掙扎時導致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孩子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嬌嫩,捏鼻子喂藥時,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制好,還會導致鼻黏膜和血管損傷。

習慣動作9隨意使用抗生素

孩子耳朵發炎時,醫生會根據病情建議使用抗生素,而且要用足療程。但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耳朵不痛了或不流膿了,說明病已經好了,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隨意停藥會導致藥量不足,藥效不夠,不能完全殺死細菌,使細菌產生抗藥性,不僅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或遲遲不好,最後可能出現無藥可醫的情況。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藥,平時不濫用,一經使用,份量絕對要夠。。

習慣動作10給孩子戴耳機聽音樂

據加拿大兒科專家提示,千萬不要給9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戴耳機聽身歷聲音樂。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聽覺器官正處在發育階段,器官組織還非常脆弱,若給嬰幼兒帶上身歷聲耳機聽音樂,聲壓直接傳遞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聽覺器官,使之異常興奮,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損害聽覺器官。

不可給寶寶戴耳機聽音樂。當給嬰幼兒欣賞身歷聲音樂時,一定要把音量調小一些,讓寶寶聽一陣子就休息一會兒。

聽音樂時,儘量選擇安靜的環境。

游泳時可使用游泳專用耳塞,以防止水的進入。洗澡游泳後,耳道內若積水,可將頭偏向一側,使耳道口朝下,單足跳躍數次,使耳道內的積水自動流出。隨後,用清潔的醫用棉簽蘸取耳道清潔液輕輕擦拭,殺滅耳道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預防耳道內感染。習慣動作8捏鼻子灌藥

孩子生病了卻不願意吃藥,有些爸媽只好捏鼻子喂藥。這樣做並不會影響寶寶味蕾,使藥的味道減輕,反而有可能在寶寶掙扎時導致鼻腔分泌物或藥水通過孩子短直的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較嬌嫩,捏鼻子喂藥時,家長的力度如果沒控制好,還會導致鼻黏膜和血管損傷。

習慣動作9隨意使用抗生素

孩子耳朵發炎時,醫生會根據病情建議使用抗生素,而且要用足療程。但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耳朵不痛了或不流膿了,說明病已經好了,就不必再使用抗生素。隨意停藥會導致藥量不足,藥效不夠,不能完全殺死細菌,使細菌產生抗藥性,不僅不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或遲遲不好,最後可能出現無藥可醫的情況。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藥,平時不濫用,一經使用,份量絕對要夠。。

習慣動作10給孩子戴耳機聽音樂

據加拿大兒科專家提示,千萬不要給9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戴耳機聽身歷聲音樂。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聽覺器官正處在發育階段,器官組織還非常脆弱,若給嬰幼兒帶上身歷聲耳機聽音樂,聲壓直接傳遞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聽覺器官,使之異常興奮,長期使用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損害聽覺器官。

不可給寶寶戴耳機聽音樂。當給嬰幼兒欣賞身歷聲音樂時,一定要把音量調小一些,讓寶寶聽一陣子就休息一會兒。

聽音樂時,儘量選擇安靜的環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