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6個壞習慣,看看你有幾個?

父母的一言一行, 無論是好是壞, 善惡美醜, 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這些行為會深深地印在孩子腦海裡, 影響他們的身心發育和成長。

一、沉迷電子產品, 不愛運動

有的父母特別喜歡玩手機, 下班回家就一頭紮進手機裡, 週末也不出門, 平時很少運動, 從來不陪孩子遊戲。 不愛運動不僅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還會讓孩子跟著變“懶”。

許多研究都表明, 兒童在運動中對神經系統的刺激, 對大腦發育有著積極意義, 運動能力不達標的孩子, 學習也很難學好。

甚至有些家長會帶著孩子一起看韓劇、看網劇, 這些影視作品中充滿了成人化的情節,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思維衝擊非常大, 容易讓他們產生錯誤的認知。

建議:放下手機和平板, 多帶孩子出門看一看、走一走、跑一跑。 熱愛運動不僅能強健身體, 還可以調節心情、活躍思維。

適合孩子的運動非常多, 踢毽子、跳繩、蹦床、滑滑梯、還有各種球類運動, 家長們可以善用巧思, 參與到孩子的遊戲活動中, 這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深化親子感情。

二、負面的評價他人

“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 答應了幫忙又說臨時有事。 ”

“你爸爸真是, 總記不住事情, 整天忙什麼。 ”

“你奶奶做飯太難吃了, 以後我們少去她那兒。 ”

總是用你xx開頭, 把孩子身邊的人全都抱怨了一遍, 導致孩子對身邊的人留下壞印象, 他也漸漸變得愛抱怨、不尊重他人。

Advertisiment

建議:抱怨無法解決問題, 還會給孩子做出壞的表率, 造成他們的負面情緒。

我們要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事情, 公正的評價他人, 而不是一味的責備和埋怨, 多理解身邊的人, 避免以自我為中心, 相互體諒, 家庭生活才能更加和諧。

三、不遵守公共規則

過馬路時, 左右看看沒有車, 也沒有交警, 就帶著孩子闖紅燈;在景區, 明明掛著“禁止攀爬”的牌子, 還讓孩子坐上去拍照;需要排隊等待時總喜歡插隊;在地鐵裡飲食等等。

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誤認為, 只要沒人監督, 想做什麼都可以。

建議: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父母的一舉一動就是他們生活的行為準則, 不遵守規則不僅影響公共秩序, 還會威脅自身安全, 我們務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Advertisiment
為孩子樹立一個講文明、講秩序的好榜樣。

四、為孩子花錢大手大腳

有的家長吃穿用度十分節儉, 捨不得買給自己買東西, 對孩子卻十分大方, 各種玩具、電子產品照給不誤, 認為苦什麼都不能苦孩子, 經常給孩子過多的零花錢。

或者為了鼓勵孩子考高分而給他們買昂貴的獎品, 用獎品來刺激孩子進步, 導致孩子喪失內在的學習動力。

這樣大手大腳, 並不能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品質, 反而會讓他們養成亂花錢的壞毛病, 加重家庭的負擔。

建議:父母要注意理性消費, 不能過度的溺愛孩子, 讓孩子明白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向他們傳達正確的理財觀念, 例如, 有計劃的支配自己的零花錢;把省下的錢儲蓄起來,

Advertisiment
以備不時之需。

五、不耐煩, 大吼大叫

家長們白天要工作, 晚上回家還要忙著家務活, 因此, 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難免力不從心。

“你怎麼這麼讓人頭疼”、“太不省心了”、“你就不能安靜會兒”。

孩子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 大吼大叫, 或者無意間變現出的不耐煩, 很容易傷害他們的心靈, 會讓孩子產生愧疚感, 覺得自己是一個負擔。

久而久之, 你會發現“孩子不愛和我溝通”或者“孩子好像和我不親近”。

建議:一定學會調整自己情緒, 為孩子做好表率。 如果每個人都把工作上的“情緒垃圾”帶回家, 家庭遲早會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 多給孩子一點耐心, 他們只是想得到你的關心和陪伴而已。

六、“說一套, 做一套”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抱有一種“我能,

Advertisiment
你不能”的心態, 常常“說一套, 做一套”, 如自己熬夜看電視劇, 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亂扔垃圾, 卻告訴孩子要保護環境;自己在公車上從來不讓座, 卻教育孩子必須尊老愛幼、懂得謙讓。

把對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日常行為完全分割, 終有一天會被孩子揭破。

建議:想讓孩子培養良好的品行, 就必須先注意自身的言行。 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和待人接物開始, 例如作息規律、不講粗話、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