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 我們應該遵循家庭成長的週期,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養育中。 我們也應該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 培育一個有情有義有貢獻的人。 我們還要讓自己變得更自在和自然一些, 就好像一棵樹, 只是全力讓自己成長為一棵樹。 只有這樣, 我們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本來樣子成就完整的生命意義。
我在治療室裡就遇到過不少“反季節父母”。 當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父母在身邊的時候, 他們把孩子託付給別人照看, 自己翻山越嶺奔事業、忙生意。 等到孩子長大需要獨立時, 他們卻事事操心,
Advertisiment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命成長週期, 就像一年四季, 春天就該播種, 夏天就是茂盛生長, 秋天收穫, 冬天收斂。 家庭也一樣, 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需求, 有不同的重點。 如果不尊重大自然的四季輪換, 人類就要受苦;如果不尊重家庭的“季節”更替, 家庭就無法成長, 甚至會混亂無序。
其實所謂生活, 就是孕育、培育和展現生命狀態的一系列活動。 處在三四十歲年齡的時候, 如果沒有意識到家庭的成長已經進入了養育為重點的“季節”, 就會不自覺地讓工作覆蓋甚至刪除家庭生活的內容, 侵佔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Advertisiment
我們要學會來判斷我們的家處在哪一個季節, 不要在冬天幻想要做春天的事, 而要做好當下這個季節應該做的事。 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家庭和生活, 可能就會有更多的耐心, 也會有更多的智慧。 有了孩子之後的新家庭, 就應該尊重這個時期家庭所處的“季節”, 擴展和享受一起照顧孩子的快樂, 提升豐富家庭情趣的能力。
尊重生命成長的節奏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和大自然漸行漸遠, 很容易忘記自然界規律:所有的生命都是有成長節奏的。
Advertisiment
所以,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 我們應該容許他按照自己需要的節奏慢慢長大, 在每個成長階段展現他本來的樣子。 當孩子沒有出現我們期待的那種變化時, 就像種子在地下還沒有發芽, 不意味著它不存在, 而是它需要更多的條件, 更多的滋養。 如果在需要“藏”的時候過早“曝光”, 經常不會有更好、更持續的成長。 我們培育的應該是一個有情有義有貢獻的人,
Advertisiment
我們也應該允許自己老去, 當孩子逐漸長大, 特別是到了青春期時, 可能他不再那麼欣賞、接納我們, 會有很多自己的主意。 這個時候, 我們就要承認我們會老, 我們很多的想法和觀念不一定總是正確, 我們應該有胸懷, 允許自己這樣。 然後我們就可以用不一樣的眼光, 去欣賞我們的孩子和我們不同的那一部分。
尊重人生本來的樣子和自然學習, 我們還能對自己人生有更好的理解。 一棵樹, 一株草, 從出生到長高到死亡, 從來沒有指望做過別的, 只是專心地做樹、做草, 沒有想過去變成別的什麼時髦的東西。 它就是很安詳地生長在它的土地上, 把自己全部的生命展現出來,
Advertisiment
自然養育中, 我想也應該提到自在。 父母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去探索, 做什麼是讓我們的心是安寧、自在的。 當我們感覺自在的時候, 就更容易給孩子, 給家人製造自在的經驗。 人在自在的時候, 通常是比較善良和有智慧的。 作為家庭治療師, 包括我自己長大的經歷,讓我知道很多父母在童年都是有創傷經歷的。如果創傷經歷沒有得到修復,在養育的過程中,甚至夫妻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不自在、不自然。想要給孩子展現自然和自在的環境,父母自己需要先療傷止痛。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有機會找到自己人生本來的樣子,自在、自然地陪伴孩子,更多地體驗到平安與幸福。
包括我自己長大的經歷,讓我知道很多父母在童年都是有創傷經歷的。如果創傷經歷沒有得到修復,在養育的過程中,甚至夫妻之間的相處就會變得不自在、不自然。想要給孩子展現自然和自在的環境,父母自己需要先療傷止痛。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有機會找到自己人生本來的樣子,自在、自然地陪伴孩子,更多地體驗到平安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