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們能一起坐下來清理一天的“垃圾”, 不讓憂愁過夜, 這是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呢?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 就是與孩子談話。 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 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 ”如何做有效的溝通, 是我們需要學習與探討的。
Advertisiment
家長瞭解孩子的需求, 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語言的溝通。 家長和孩子之間, 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溝通, 是建立美好親子關係重要的橋樑。 搭建這個橋樑, 就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或者卡通人物尋找共同話題。
很多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全職陪伴孩子, 這也就導致和孩子在一起, 會覺得缺乏話題, 即使和孩子在一起, 一般也是“軀殼式”的陪伴。 加上有的孩子也不願意開口說太多,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主動找話說。 《爸爸去哪兒5》裡除了明星父子或父女, 還有鄧倫和小山竹這一對臨時搭檔的“父女”, 初次見面, 鄧倫擔心小山竹放不開, 所以他用了一個小妙招, 見到“女兒”的第一句話, 就是用東北話打招呼的,
Advertisiment
“東北話”讓這對陌生的“父女”, 瞬間打得火熱, 橫掃了陌生感和距離感。
二、利用誇張的表情和體態語言, 引起孩子的好感。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 家長們應該把自己本來的角色轉換一下, 比如, 蹲下來, 用同樣的高度和孩子說話。 或者是, 用誇張的表情和豐富的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也就是所謂的身體語言, 是一種非語言交際形式。 用身體和手的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資訊, 常被認為是辨別說話人內心世界的主要根據。 一般來說, 三歲左右的孩子, 專注力不夠, 所以周圍的人說什麼, 他們不會太在意。 即使, 你的話是專門和他的, 他可能也關注不到。 因為他沒有進入到你說話的情景裡。
Advertisiment
言寶對幼稚園一直比較排斥, 每天出門前, 都要拒絕去, 這是我特別頭疼的一件事。 最近突然就喜歡上了幼稚園, 睡覺前我和他聊天, 得知他們班新來了一個美美老師。
美美老師是幼稚園的一個實習老師, 雖然新來不久, 但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她。
前幾天去接言寶的時候, 我就特別注意了一下這個美美老師, 她很活潑, 跟孩子說再見, 都是蹦跳著, 學著各種小動物的聲音。 元旦活動裡, 她準備了三個節目, 小朋友們都特別積極, 而她“蠱惑”小朋友的秘訣就是誇張的表情和豐富的體態語言, 她會張開嘴巴大聲地笑,
Advertisiment
三、學會100%的傾聽和100%的回應, 和孩子產生共鳴和互動。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們也需要家長們去傾聽他們的需求。
有一個笑話, 是一個2歲的孩子抱著媽媽的大腿, 大哭大鬧。 媽媽發朋友圈無奈逗樂:“親愛的, 我和你也不是太熟, 只認識兩年, 你這樣好嗎?”
雖然是一個笑話, 但是, 也暗示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有時家長真的不瞭解孩子, 在孩子願意表達的時候,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 這也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和疼愛。 商場裡有做遊戲拿獎品的活動,
Advertisiment
這個爸爸因為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話, 沒有共鳴, 導致遊戲中沒有默契去互動, 所以才有了發脾氣哭鬧的孩子。
四、利用遊戲, 和孩子達成“合作”。
遊戲是孩子學習知識最重要的途徑, 通過遊戲, 也可以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家長可以利用一些遊戲, 來和孩子一起“合作”, 在合作的過程中, 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讓孩子懂得語言的魅力。 比如, 你可以畫幾個小汽車, 讓孩子來給汽車塗顏色,在塗色開始之前,你可以和孩子溝通,他喜歡什麼顏色,哪裡需要裝飾一下;汽車塗色以後,帶著誰一起,去哪裡兜風。
在遊戲過程中,激發孩子多表達,再慢慢引導孩子,把語言表達延伸到生活中去,這樣,孩子在有需求的時候,會開口說出來,告訴你他的心裡感受,避免了他不想說,說不出,家長也不懂得,最後他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
蒙田說:“語言是一個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只有有了交流,瞭解了對方的內心,才會有理解和共情,家長不要吝嗇自己和孩子的語言溝通,這是最簡單和直接的溝通,也是最有效的。 有時候你所想的,並不是你孩子想要的,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當他想要梨子的時候不要硬塞給他一個蘋果,這才是當家長應該要做到的有效溝通。 讓孩子來給汽車塗顏色,在塗色開始之前,你可以和孩子溝通,他喜歡什麼顏色,哪裡需要裝飾一下;汽車塗色以後,帶著誰一起,去哪裡兜風。
在遊戲過程中,激發孩子多表達,再慢慢引導孩子,把語言表達延伸到生活中去,這樣,孩子在有需求的時候,會開口說出來,告訴你他的心裡感受,避免了他不想說,說不出,家長也不懂得,最後他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
蒙田說:“語言是一個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只有有了交流,瞭解了對方的內心,才會有理解和共情,家長不要吝嗇自己和孩子的語言溝通,這是最簡單和直接的溝通,也是最有效的。 有時候你所想的,並不是你孩子想要的,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當他想要梨子的時候不要硬塞給他一個蘋果,這才是當家長應該要做到的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