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個人優秀的心理品質。 在德國, 爸爸媽媽和學校都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 並將其列為德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那麼, 德國的爸爸媽媽是怎麼科學地對寶寶進行“善良教育”呢?
愛護動物
一、愛護動物
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 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 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餵養了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 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 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 幼稚園也飼養了各種小動物, 由孩子們輪流負責餵養,
Advertisiment
德國的中小學還普遍開展有關“善待生命”的討論或作文比賽。 一個13歲的男孩以充滿愛憐的筆調, 記錄了他為一隻小鳥醫治創傷, 後來又將其放歸大自然的過程, 文章榮獲了該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賽”的第一名。 相反, 虐待小動物的孩子輕則須接受批評或訓導, 重則可能受到大人的懲罰, 如果效果不明顯,
Advertisiment
德國人在這方面絕非小題大作--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 長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傾向。
同情弱者
二、同情弱者
同情、幫助弱小者也是德國人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 在成人社會的宣導、鼓勵下, 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 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法蘭克福有一個孩子粗暴地將上門乞食的流浪者驅趕出門, 全家人特意為此召開了家庭會議。 大人們嚴肅、耐心地啟發孩子:流浪者儘管穿著邋遢, 同樣享有人的尊嚴。 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仰慕強者也許是人之常情,
Advertisiment
三、寬容待人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為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 一個叫雪麗的7歲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 因而試圖報復以泄心頭之恨。 但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 她通過和梅芙談心瞭解到:當時梅芙餵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 心情十分沮喪, 故難免“出言不遜”。 在經過一番“將心比心”後, 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 兩個小夥伴的友誼更深厚了。
唾棄暴力
四、唾棄暴力
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時, 德國人還十分重視“反面教員”的作用。 對那些中小學校校園裡出現的恃強欺弱的所謂“小霸王”,
Advertisiment
對於影視節目中頻頻出現的暴力鏡頭,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 都十分注意引導孩子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德國製造的武器之精良舉世聞名, 但德國人並不贊成玩具商開發高科技“暴力玩具”, 更不支持孩子(特別是男孩)與玩具槍炮、坦克為伴。 因為德國研究者已找到了越來越多證據證實:小時如經常用玩具“模擬殺人”, 長大後難保是否能成為和平人士。 一些聯邦議員也指出:讓德國男童少與玩具槍炮為伴是“明智”之舉。 也許, 還能預防德國重蹈“歷史覆轍”!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從別人的經驗獲取靈感。 爸爸媽媽們可以從德國是如果培養寶寶善良的美好品質中學習, 給寶寶們科學的“善良教育”, 讓寶寶善良可愛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