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家務"這個詞的時候, 往往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沉悶、疲累。 很多時候, 家務都被看成是一種責任, 一種我們在玩耍娛樂、放鬆休息或是獲得某種特權之前所必須完成的責任義務。
Advertisiment
"快去幹家務!""你幹完家務了嗎?"我要你快點去幹你的家務!""這些話聽上去非常令人沮喪。 似乎做家務變成了一種對孩子的懲罰, 就好像強迫他們吃下一顆難吃的甘藍或是帶他們去打針一樣, 給他們帶來的只是痛苦而不會有快樂。
但是, 如果我們把家務看作一種有意義的角色任務或者一種特別的工作體驗, 那麼這將給孩子帶來許多樂趣。 小孩子們都是熱愛幹活的, 教會他們完成自己的任務, 比如洗自己的盤子和給自己穿衣服, 這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小孩子們協助完成集體的任務。 實際上, 孩子們幾乎是自發地對這一類事情有很高的積極性,
Advertisiment
研究還發現, 讓孩子們做家務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成功。 密蘇裡大學的馬蒂?羅茲曼教授通過收集長達25餘年的資料, 發現那些三四歲就開始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之後變得更加自律, 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而且也更容易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這裡有一些關於"孩子們喜歡幹家務"的事實:
孩子們都是樂於助人的
孩子們都喜歡幫助別人。 他們有時候會把公園滑梯上的水擦乾淨, 讓別的小夥伴都可以來滑滑梯;他們可以為那些生病的同伴做一些可愛的卡片, 在上面寫寫畫畫來傳遞祝福;他們會把家人的襪子都一隻一隻地配成對,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都喜歡運動自己的身體
小孩子都喜歡動來動去, 這對他們來說是很有益的。 孩子們都喜歡鏟雪、耙樹葉、掃木屑、用吸塵器打掃(這些都會加強孩子的肢體動作技能, 使他們的肌肉更強壯);他們喜歡小跑著把洗好的衣服送到各個房間裡, 喜歡跑到房間的另外一個地方去拿回紙巾,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都喜歡掌控事物和享受獨立感
對控制感的需求是人類四大心理需求之一, 孩子們喜歡"掌控"事物。 他們可以成為DJ(音樂播放員), 負責瞭解家人和客人最喜歡的音樂, 然後列出一個播放音樂清單;他們可以負責迎接客人, 然後給每位客人端上一杯水(這會加強他們的社交技能)。 他們可以每天早上起來觀察天氣然後據此幫助自己的弟弟妹妹選擇合適厚度的衣服來穿(這將幫助他們學習科學知識)。
孩子喜歡和父母一起幹活
當家務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一對一的特別時間裡, 這些家務會被賦予更深刻的意義, 而且會提升親子之間的聯繫和依戀程度。 每週和爸爸一起洗車,
Advertisiment
相關閱讀:美國11月大嬰兒癡迷打掃房間 做家務對孩子影響巨大
孩子不做家務弊端多
1.不能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
對勞動及勞動人民的態度是孩子品德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這種教育不僅靠理論的說教,要讓孩子通過自身對勞動的體驗而產生。
弊端:如果得不到最基本的勞動鍛煉,不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看不起體力勞動及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人民。
2.不利於知識學習
對孩子來說,勞動實踐是學習知識,瞭解、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孩子日常的家務勞動鍛煉缺乏,必然會失去這種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弊端:如果在孩子的記憶中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運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的體會,也很難在學習、實踐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3.不利於自理、自立能力培養
研究表明:家務勞動時間與兒童的獨立性顯著相關,即兒童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而任何勞動都需要經過由生到熟的鍛煉過程。
弊端:不能設想一個孩子沒有勞動的機會,在家裡什麼活兒都不幹,在離開父母的時候能完全獨立地生活。
4.難以體會父母的艱辛
不能體會父母勞動的艱辛和勤苦付出,使得父母終日辛勞而不得解脫,更難以得到孩子對父母的應有的情感上和實際生活中的回報。
弊端:讓父母所期望于孩子的、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長此以往失落感逐漸增強,乃至影響身心健康。
5.孩子不做家務易受傷
家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結果令他們長期依賴,對環境觸覺遲鈍,經常身處危險情況而不自知,繼而釀成意外甚至受傷。
弊端:做家務過程中可以訓練兒童觀察及遠離危險,遇上突發事件會懂得處理。以掃地為例,掃塵埃和紙碎的方法也不同。
6.易成“啃老一族”
孩子整日不做家務,不僅影響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還容易滋生懶惰心理,久而久之,凡事不願動手,單等著父母出手解決。
弊端:成年後容易家務“啃老”,極少開火,週末、下班去父母家蹭飯,父母定期來家裡清潔衛生、往冰箱裡添置食物等.
相關閱讀:訓練萌寶做家務 好處多多
以下是一些幫助孩子們更多地享受家務工作樂趣的建議:
增加有趣的附加任務
一些細微的附加任務會讓原有的家務任務變得更有趣。比如,在孩子擦洗窗戶的時候,加一個折疊梯子會讓任務變得更好玩(前提是保證安全);如果任務是清洗玩具的話,可以在一旁播放音樂;如果需要孩子完成答謝卡片的製作,可以給他們一些可愛的貼紙或印章;如果要孩子陪你去五金店,那麼可以給孩子一個筆記板,上面夾上購物清單。
詢問孩子的意見
一件工作會讓我們感到有意義還是枯燥乏味,這取決於我們是否可以投入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任務是為聚會的來臨裝飾房子,那麼我們需要詢問他們的想法,他們是想要負責吹氣球、掛飄帶、做提示標籤還是想要做大橫幅?如果他們的任務是協助花園的打理,那麼他們最想種植的兩種蔬菜是什麼?他們是想要在早上澆水還是想在睡前澆水?如果他們要幫忙為出遊打包零食,那麼他們是想要帶上香蕉還是蘋果?
輪換任務
做一個輪值表,保證孩子每週都可以做不同的任務,防止他們對家務感到乏味和喪失興趣。比如,他們可以在幫忙擺餐具、飯後收拾餐具和擦桌子等不同任務之間進行輪換。
表達感謝給予強化
孩子跟大人一樣,也喜歡被別人感謝。"謝謝你幫我將落葉裝袋。你把它們踩實了,給我騰出好多空間可以裝更多的落葉。""謝謝你今天幫我洗碗。我之前都不敢相信你能把煎鍋裡的粘底物給清洗掉,但是你的費力擦拭最後真的起作用了!太棒了!"
“你只要好好學習,其它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耳熟能詳的魔咒,阻斷了孩子從小接觸家務的機會。其實,讓孩子適度參與做家務,不僅有文中提到的種種好處,還有最現實的一點:提高孩子長大後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然,讓孩子幫忙幹家務也許遠沒有自己幹家務這麼省心,所以需要家長們去探索更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説明孩子參與進來。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何幫助寶寶變身“家務小能手”
引導寶寶愛上家務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日常也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但是孩子明顯感覺到沒興趣,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建議:1.沒必要讓孩子遵守刻板的形式,如果孩子覺得大人認為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忙做事,那麼詳情
挑選適合寶寶年齡的家務
如果給孩子的活兒太難,他就會灰心喪氣,不想完成,長此以往甚至會產生對家務的恐懼、厭惡心理,以後再想糾正就更加困難。
建議:2歲寶寶應該能幹下面這些家務活: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裡。把用過的紙尿褲扔到垃圾桶裡詳情
這種教育不僅靠理論的說教,要讓孩子通過自身對勞動的體驗而產生。弊端:如果得不到最基本的勞動鍛煉,不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看不起體力勞動及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人民。
2.不利於知識學習
對孩子來說,勞動實踐是學習知識,瞭解、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孩子日常的家務勞動鍛煉缺乏,必然會失去這種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弊端:如果在孩子的記憶中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運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的體會,也很難在學習、實踐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3.不利於自理、自立能力培養
研究表明:家務勞動時間與兒童的獨立性顯著相關,即兒童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而任何勞動都需要經過由生到熟的鍛煉過程。
弊端:不能設想一個孩子沒有勞動的機會,在家裡什麼活兒都不幹,在離開父母的時候能完全獨立地生活。
4.難以體會父母的艱辛
不能體會父母勞動的艱辛和勤苦付出,使得父母終日辛勞而不得解脫,更難以得到孩子對父母的應有的情感上和實際生活中的回報。
弊端:讓父母所期望于孩子的、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長此以往失落感逐漸增強,乃至影響身心健康。
5.孩子不做家務易受傷
家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結果令他們長期依賴,對環境觸覺遲鈍,經常身處危險情況而不自知,繼而釀成意外甚至受傷。
弊端:做家務過程中可以訓練兒童觀察及遠離危險,遇上突發事件會懂得處理。以掃地為例,掃塵埃和紙碎的方法也不同。
6.易成“啃老一族”
孩子整日不做家務,不僅影響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還容易滋生懶惰心理,久而久之,凡事不願動手,單等著父母出手解決。
弊端:成年後容易家務“啃老”,極少開火,週末、下班去父母家蹭飯,父母定期來家裡清潔衛生、往冰箱裡添置食物等.
相關閱讀:訓練萌寶做家務 好處多多
以下是一些幫助孩子們更多地享受家務工作樂趣的建議:
增加有趣的附加任務
一些細微的附加任務會讓原有的家務任務變得更有趣。比如,在孩子擦洗窗戶的時候,加一個折疊梯子會讓任務變得更好玩(前提是保證安全);如果任務是清洗玩具的話,可以在一旁播放音樂;如果需要孩子完成答謝卡片的製作,可以給他們一些可愛的貼紙或印章;如果要孩子陪你去五金店,那麼可以給孩子一個筆記板,上面夾上購物清單。
詢問孩子的意見
一件工作會讓我們感到有意義還是枯燥乏味,這取決於我們是否可以投入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任務是為聚會的來臨裝飾房子,那麼我們需要詢問他們的想法,他們是想要負責吹氣球、掛飄帶、做提示標籤還是想要做大橫幅?如果他們的任務是協助花園的打理,那麼他們最想種植的兩種蔬菜是什麼?他們是想要在早上澆水還是想在睡前澆水?如果他們要幫忙為出遊打包零食,那麼他們是想要帶上香蕉還是蘋果?
輪換任務
做一個輪值表,保證孩子每週都可以做不同的任務,防止他們對家務感到乏味和喪失興趣。比如,他們可以在幫忙擺餐具、飯後收拾餐具和擦桌子等不同任務之間進行輪換。
表達感謝給予強化
孩子跟大人一樣,也喜歡被別人感謝。"謝謝你幫我將落葉裝袋。你把它們踩實了,給我騰出好多空間可以裝更多的落葉。""謝謝你今天幫我洗碗。我之前都不敢相信你能把煎鍋裡的粘底物給清洗掉,但是你的費力擦拭最後真的起作用了!太棒了!"
“你只要好好學習,其它什麼都不用管。”這句耳熟能詳的魔咒,阻斷了孩子從小接觸家務的機會。其實,讓孩子適度參與做家務,不僅有文中提到的種種好處,還有最現實的一點:提高孩子長大後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然,讓孩子幫忙幹家務也許遠沒有自己幹家務這麼省心,所以需要家長們去探索更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説明孩子參與進來。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如何幫助寶寶變身“家務小能手”
引導寶寶愛上家務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日常也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但是孩子明顯感覺到沒興趣,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建議:1.沒必要讓孩子遵守刻板的形式,如果孩子覺得大人認為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忙做事,那麼詳情
挑選適合寶寶年齡的家務
如果給孩子的活兒太難,他就會灰心喪氣,不想完成,長此以往甚至會產生對家務的恐懼、厭惡心理,以後再想糾正就更加困難。
建議:2歲寶寶應該能幹下面這些家務活: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籃裡。把用過的紙尿褲扔到垃圾桶裡詳情
相關閱讀:孩子做家務家長付錢,這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