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玩的孩子更懂學習

玩不被大多數父母所認可, 是有著歷史淵源的。 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 誰沒聽過老一輩父母的諄諄教誨:“再玩下去心都野了, 還怎麼學習?”“業精於勤荒於嬉!”

可是, 真的沒有反例嗎?來看看我這位童年小夥伴——

為什麼要犧牲玩

他是以前我同班一個男孩, 每天都在玩, 幾乎看不到他讀書。 當我們都被父母盯著寫作業的時候, 大院裡的他卻時不時傳來快樂的笑聲, 惹得我們羡慕不已, 卻又不得不在父母淩厲的目光中繼續埋頭苦寫。 最可氣的是, 每每到考試, 他從來都是班級裡的前幾名, 而且幾乎“十項全能”:成績好,

Advertisiment
體育好, 還能幫老師分擔任務, 待人有禮又謙遜。 我們的父母這時又找到了另一套說辭:人家聰明, 不用學也懂;你沒有那種天賦, 就只能笨鳥先飛, 減少玩的時間。

如今我們長大了, 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重新審視人生的價值時, 漸漸明白, 父母當初所要求的“為了學而犧牲玩”, 其實是建立在“追求優秀, 追求功成名就”的理念上的;等到我們也為人父母, 在為孩子設想未來時, 理念已經悄然變成“會生活, 懂快樂”。

如果能從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反推對孩子的教育, 那麼我想, 在玩與學之間的取捨就簡單了許多。

“別人家孩子”的秘訣

說回那個會玩也會學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就幸運地擁有一對走在“時代前沿”的父母,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 決定何時做作業和玩, 所以他一樣也沒有耽誤——既不需要父母的監督, 也不會遭到父母的責駡。

長大後, 同學聚會上, 我們對他表達羡慕之情, 他卻給我們講解了一番科學依據:處在玩樂亢奮中的孩子, 其內分泌和心智發展因為更加寬鬆自由, 更容易達到和諧極致;相反, 被過多捆綁、身心不能自由的孩子, 手腳不夠靈活, 個性伸展和機智成長也大打折扣。 所以他打趣說:“按這個理論來說, 無論是吃了虧的你們, 還是得了益的我, 都應該好好正視下一代的‘玩耍工程’啊!”

這可真是一個顛覆的觀點:誰能想到, 這位“三好學生”名列前茅的關鍵, 竟然是愛玩、會玩、被允許玩!

從玩到學的玄機

玩更重要, 因為只有放鬆了身心,

Advertisiment
才能從容運用更智慧的思維去對待學習。 想通了這一點後, 我再沒有糾結於是拎兒子背詩, 還是任由他披著超人披風跳上跳下了!

可是有的父母又擔憂了, 你說會玩的孩子才會學, 可我只看到孩子玩, 沒有看到孩子學呀!

別以為孩子只會瞎玩。 你看他將幾個紙箱玩得花樣頻出, 用一個皮球聚攏了一堆小粉絲, 這些都是為什麼呢?因為許許多多玩的遊戲方法, 都是孩子自己創造出來, 他們自己擬定規矩, 嘗試創新, 隨機應變;為了讓遊戲變得更有趣, 他們得不斷挑戰遊戲的難度;在奔跑和叫喊中, 孩子消耗了更多的體力和腦力, 強壯身體的同時, 也讓腦袋的潛能得到發揮;更重要的是, 孩子還學會了與朋友和平相處,

Advertisiment
學會了尊重規則……這些都是智慧, 都是聰明。 一旦把這些運用到學習上, 怎可能起不到促進作用?

所以, 老話不一定都對, 玩耍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若你真的擔心孩子“荒于嬉”, 那麼就請把教育放在重點上, 比如教他合理安排時間, 教他對事物產生興趣, 教他學會自己動腦筋嘗試解決問題。 這些做法, 都比逼著孩子犧牲玩的時間去寫作業或背書要聰明得多, 也有價值得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