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讓孩子未來犯大錯的,就是這6個沒有及時引導的壞習慣!

當孩子們不再像以前那麼聽話時, 也正是他們心智和行為習慣飛躍的關鍵階段。 他們需要一個安全、信賴的環境, 而我們需要在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見招拆招。

01 打斷你的講話

見招拆招

舉例:想要給朋友打電話或者拜訪朋友時

忽視後果:

如果你允許孩子打斷你的講話, 那麼會傳達給他一個不好的信號, 無法讓他學會體諒別人。 這會讓孩子認為, 自己有權隨時獲得別人的關注, 長此以往, 更嚴重一些的孩子, 將會無法忍受挫折。

方法:

1、提前告訴孩子, 他應該保持安靜, 不要打斷你。

2、可以給孩子安排一個活動,

Advertisiment
或者給他一個特殊的玩具。

3、如果他在你說話的時候扯住你的胳膊, 你可以指指椅子, 讓孩子安靜地坐在那兒, 直到你講完話。 與此同時, 孩子也會知道, 如果他打斷你的談話, 他的要求也不會得到滿足。

02 攻擊行為

見招拆招

舉例:孩子出現推搡、掐小夥伴, 或者動手打父母的行為。

忽視後果:

如果父母沒有及早介入, 等到孩子五六歲時, 孩子的粗魯行為可能會發展為孩子根深蒂固的壞習慣。 而且, 這也會給孩子傳達出一個錯誤的資訊, 讓孩子以為, 傷害他人是得到允許的行為。

方法:

1、你可以當場立即處理孩子的攻擊行為。 比如, 把孩子拉到一旁, 問他:“那樣會把傑傑弄疼的。 如果傑傑也對你這麼做, 你會是什麼感覺?”讓孩子知道,

Advertisiment
用任何方式傷害任何人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2、孩子下次與小夥伴玩耍之前, 可以事先提醒孩子, 不要做出過於粗魯的舉動, 同時告訴孩子, 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時的正確處理方式, 並在家跟孩子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 如果孩子再次做出粗魯行為, 馬上中止這次玩耍活動。

03 未經允許吃喝玩樂

見招拆招

舉例:當孩子自己走到櫃子前面拿出餅乾來吃, 或在你的閨密家自己站在水果籃前拿水果吃。

忽視後果:

孩子很小時, 看見東西抓著就吃, 你會覺得蠻可愛, 但是等他四五歲時, 進到超市抓起食物就吃, 或者經常會接受陌生人給的食物, 抑或會跟著陌生人去坐搖搖車時, 你也許就會非常頭疼了。

方法:

1、給孩子建立少量的家規,

Advertisiment
並經常對孩子談起這些規矩(“吃甜食之前要徵求我們同意”“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超市里的食物要等爸媽結完賬才能吃”“不能自己一個人外出”)。

2、如果孩子未經允許就打開電視, 讓他把電視關掉, 告訴他:“你必須先徵求我們同意才能看電視。 ”要把這些不容商量的規矩, 清晰地說給寶寶聽, 或寫在一個漂亮的卡片上, 貼在牆上, 這樣有助於孩子記住這些規矩並養成習慣。

04 耍小脾氣

見招拆招

舉例:孩子對你翻白眼、沒好氣地說話、動不動就發脾氣。

忽視後果:

孩子會模仿成年人的言行, 並逐步試探父母的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父母忽視寶寶的這種行為, 以為這只是孩子的一個階段, 會自己過去, 可能會給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隱患。

Advertisiment
但是, 如果你不正面處理, 等孩子年紀再大一些時, 你可能就會發現孩子一身臭脾氣, 跟老師、同學都相處不好。

方法:

1、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孩子翻白眼時, 直接告訴他:“你這麼翻白眼的樣子, 看起來好像你不喜歡我說的話。 ”這樣說的重點不是讓孩子感到難堪, 而是告訴他, 他的言行會給人怎樣的印象。

2、如果你已經糾正過孩子要好好說話, 而孩子依舊沒好氣地和你說話時, 你可以拒絕進行互動, 並且走開, 說:“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說話, 我不會聽。 當你準備好好說話時, 我會聽的。 ”

05 誇大事實

見招拆招

舉例:當孩子說他已經自己鋪好床, 其實連床單都沒整理好;當孩子跟小夥伴吹噓說去迪士尼樂園玩過,

Advertisiment
其實根本沒去過。

忽視後果:

請注意, 對任何不誠實的行為, 必須當場嚴肅處理。 因為當孩子認識到撒謊很容易, 而且撒謊能讓自己顯得更體面, 或讓自己可以不去做不想做的事, 可以讓自己做了錯事不會懲罰時, 撒謊很可能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

方法:

1、停下你手頭的所有工作, 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 你可以告訴孩子:“迪士尼樂園很好玩, 我們有一天會去的, 但是, 我們現在還沒去過, 你不應該跟小朋友說你已經去過。 ”

2、讓他知道, 如果他有時不說真話, 人們就不會再相信他。 看看孩子的撒謊動機, 確保他沒有實現他的目標。 比如, 如果他說自己刷牙了, 實際卻沒有, 讓他回去重新刷一遍。

06 假裝沒聽見你說話

見招拆招

舉例:讓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把玩具收起來,或把他“製造”的垃圾扔進垃圾筐裡等。當你跟孩子說了兩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總是無動於衷,開始“選擇性失聰”,而你也放棄了自己的這次“喊話”時,這會向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號——孩子會以為在幹自己的事情時,忽視你對他說話也沒關係,這裡他說了算。

忽視後果:

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自動遮罩你說話的習慣,而且他也不會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因為孩子會覺得,反正你總會再次提醒他的。這是一個“權力的遊戲”,如果你允許孩子的這種行為繼續下去,你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忽視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方法:

1、不要在房間的另一頭遠遠地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面前,告訴他需要做什麼。讓孩子看著你說話,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而你摟著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並請求他關掉電視,這些也有助於獲得孩子的注意。

2、如果孩子不馬上行動,讓他承擔後果——比如,一周之內都不能玩他沒有收好的玩具,或者這一周都不能看電視。

比如把玩具收起來,或把他“製造”的垃圾扔進垃圾筐裡等。當你跟孩子說了兩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總是無動於衷,開始“選擇性失聰”,而你也放棄了自己的這次“喊話”時,這會向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號——孩子會以為在幹自己的事情時,忽視你對他說話也沒關係,這裡他說了算。

忽視後果:

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自動遮罩你說話的習慣,而且他也不會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因為孩子會覺得,反正你總會再次提醒他的。這是一個“權力的遊戲”,如果你允許孩子的這種行為繼續下去,你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忽視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方法:

1、不要在房間的另一頭遠遠地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面前,告訴他需要做什麼。讓孩子看著你說話,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而你摟著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並請求他關掉電視,這些也有助於獲得孩子的注意。

2、如果孩子不馬上行動,讓他承擔後果——比如,一周之內都不能玩他沒有收好的玩具,或者這一周都不能看電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