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陰側切 是自然分娩過程中的小插曲

鄭女士終於熬過了十月懷胎, 躺上了產床, 等待新生命的誕生。 她幾乎動員了有生以來最大的忍耐力, 抵禦著胎兒臨盆的陣陣產痛。 然而正當勝利在望之際, 大夫卻在她的下體剪了一刀, 使她痛上加痛。 她委屈得不得了: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會陰切開是“雪中送炭”

鄭女士所說的“剪了一刀”, 醫學上稱為會陰切開, 分為正中切開與側斜切開兩種方式。 前一種方式出血少, 易縫合, 癒合好及瘢痕少, 但技術要求高, 有發生會陰撕裂的風險, 使用較少;後一種方式則能避免嚴重的會陰裂傷, 切口癒合也很不錯,

Advertisiment
臨床應用最為普遍。

那麼, 能像鄭女士說的那樣是“雪上加霜”嗎?不能。 因為會陰切開對產婦及其胎兒都有好處, 既可減少產婦的痛苦, 又有利於優生優育, 應該說是“雪中送炭”才對。


瞭解會陰側切

原來, 胎兒是從准媽媽的產道裡呱呱墜地的, 產道包括子宮口、陰☆禁☆道與會陰三部分, 會陰是產道的最後一段, 指的是陰☆禁☆道到肛門之間的長約2~3釐米的軟組織。 分娩時, 子宮口與陰☆禁☆道需要胎兒先露的部分慢慢將其擴展, 會陰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擴松。 雖說胎兒通過產道所需時間各有差別, 但一般都比較長, 平均為12小時左右, 第一次生孩子的產婦會更長些。 可時間越長, 胎兒發生缺氧乃至窒息的幾率就越大, 而大夫不失時機地做切開術以擴大會陰,

Advertisiment
便可縮短胎兒在產道裡停留的時間而儘快問世。 既保護了胎兒, 也減少了准媽媽的產痛。 醫學研究資料證明:做會陰切開和不做者相比較, 與胎兒有無缺氧乃至新生兒窒息都有直接關聯。 另外, 儘管產道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利於胎兒順利娩出, 但事實上, 當直徑約10釐米的胎兒頭部通過時, 如果沒有保護會陰的舉措, 將會使相當數量的產婦發生不同程度的會陰撕裂傷, 而會陰一旦發生了撕裂傷, 便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如子宮脫垂, 甚至肛門括約肌裂傷而造成大便失禁, 令人痛苦不堪。 會陰切開乃是保護會陰的舉措之一, 可使准媽媽們免受會陰撕裂及其後遺症之害。

當然不是每一個產婦都要“挨一剪”,

Advertisiment
只有以下幾類准媽媽會不可避免地成為“鄭女士第二”:

第一類, 會陰彈性差、陰☆禁☆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問題的產婦, 胎兒娩出時很可能發生陰部撕裂, 及時切開會陰為上策。

第二類, 胎兒較大, 胎頭位置不正, 加上產力不足, 致使胎頭受阻於會陰。 時間過久可能造成胎兒缺氧, 甚至發生顱內出血。 需要切開會陰“大開產門”, 以利於胎兒出世。

第三類, 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 或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的高危產婦, 為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 縮短產程, 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 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 就是做會陰切開術的時候。

第四類, 子宮口已經開全, 胎頭較低, 但胎兒出現明顯的缺氧現象, 胎兒心率發生異常變化,

Advertisiment
或心跳節律不勻, 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為了及時結束產程, 做會陰切開術刻不容緩。

第五類, 借助產鉗術助產時, 由於胎頭兩側各夾有一葉產鉗, 佔據了產道的空間, 可加重會陰的創傷, 做會陰切開也是勢在必行。


會陰側切的護理

會陰切開的護理要點

會陰切開雖然是輔助優生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畢竟屬於創傷, 給產婦的會陰部人為地添了一道傷口。 加上會陰部前靠陰☆禁☆道後鄰肛門, 細菌繁多, 陰☆禁☆道裡也有許多細菌寄生;另外, 產後排便以及惡露排出, 都可能使傷口受到污染而出現險情, 故要注意護理。 要點有:

1、應向會陰傷口的對側保持臥位或坐位。 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使產後惡露儘量不侵及傷口;二是改善局部傷口的血液迴圈,

Advertisiment
促進傷口癒合。

2、如果外☆禁☆陰傷口腫脹疼痛, 可用95%的酒精紗布或50%的硫酸鎂濕敷外☆禁☆陰。

3、保持外☆禁☆陰清潔, 勤換會陰墊及內衣褲。 每天(特別是大小便後)用0.1%的新潔爾滅溶液沖洗外☆禁☆陰1~2次, 直至傷口拆線。 拆線後, 如惡露沒有乾淨, 仍須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洗外☆禁☆陰1~2次。

4、保持大便通暢, 防止掙便使傷口裂開, 必要時可服些輕瀉劑。

5、最好採用坐式大便。 若用蹲式, 應避免時間過長。

6、拆線後傷口癒合尚不牢固, 不宜過多走動, 也不要進行動作太大的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